最近煤炭板块明显升温,安泰集团15天内10次涨停,宝泰隆强势封板,大有能源、陕西黑猫、辽宁能源等也纷纷跟涨。
乍看之下,像是熟悉的“周期躁动”,但细究数据和背景,会发现这轮行情的支撑逻辑,比表面看起来更扎实。
常识告诉我们:夏天一过,电厂日耗下降,煤价可能歇了。
但2025年三季度偏偏不讲武德,动力煤从638元/吨一路干到674元/吨,主焦煤更是从1337元飙到1555元。

10月节后涨得比五一还猛,这不合常理。
不合常理的事,往往藏着真相。
第一重预期差:供给在减少。
过去几年,煤企为了活命拼命增产,结果价格越打越低,利润越摊越薄,典型的“囚徒困境”。
但今年10月,严查煤矿超能力生产,这是2021年煤价见顶以来,首次对供给端动真格。
别小这一行动,在产能过剩的行业里,谁先减产可能会熬不下去,但如果大家同时收手,游戏规则就变了。
这就像一群人在电梯里抢着按关门键,反而更慢,但是都是一样同一个高度,反而快了。

第二重预期差:需求根本没“淡”。
你以为夏天结束就凉了?南方高温持续到10月,江南多地气温破历史同期纪录,而北方冷得像进了冰箱,供暖提前启动。
一边开空调,一边烧暖气,这种“南热北冷”的魔幻气候,直接把电力耗煤需求顶出“反季节性高峰”。
CCTD数据显示,10月北方气温比2024年同期还低,而拉尼娜概率正在抬升,“冷冬交易”已悄然启动。
供给被卡住,需求被天气点燃,涨价反而是正常了。

数据不会说谎。
2025年8月,煤炭开采业单月利润271亿元,环比暴涨55%。
三季度37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近300亿,环比增长超22%。
边际改善的速度,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参考历史情况,煤价每涨10块钱,对利润的弹性或许远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这就是周期股的“杠杆效应”:成本相对刚性,售价微调,利润就能涨多。
更关键的是,整个板块现在是“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
在市场风声鹤唳的时候,煤炭成了少有的既能分红、又有托底的“压舱石”。
很多人问:这波是反弹还是反转?
很简单:短期看反弹,中期看反转,长期看成本。
过去三十年,北港动力煤价格震荡上行,不是因为需求永远旺盛,而是因为挖煤越来越贵。
人工涨、安全投入涨、环保标准涨...
山西、内蒙古资源税率已顶格到10%,光这一项就让坑口成本抬高10–20元/吨。
东部老矿资源枯竭,新矿都在偏远地带,运输和开采成本只会更高。
煤价的底部,从来不是由需求决定的,而是由成本决定的。
只要成本曲线还在右移,煤价中枢就不可能长期低于600元。
而一旦供给+气候+季节性需求形成共振,价格突破700、800,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煤炭行业或许不再代表“高增长”,但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它提供了一种稀缺属性: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 + 可预期的分红回报。
当市场对不确定性高度敏感时,这类资产的吸引力自然上升。
所以,与其把这轮行情简单归为“炒作”,不如理解为:市场正在重新定价一个被低估的、具备基本面支撑的周期板块。
市场波动的背后,往往有基本面变化的支撑,理解逻辑比追逐风口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