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完这瓶液,我喘不上气…孕妇求救抓床单,住院三天阴阳相隔

“前一天还说等孩子4个月大去拍孕妇照,怎么突然就没了?”4月14日,西安出租屋里,27岁的袁玲照片旁,哥哥袁某斌盯着妹妹的住院手环,指节捏得发白。这个在电子厂打工的陕北姑娘,因孕吐住进西航医院仅3天,就带着4.0cm的胎芽永远定格在了人生最期待的阶段。

一、从“正常孕吐”到生死时速:输液后的致命转折

4月10日入院时,袁玲还能笑着跟男友说“输完液就不吐了”。谁能想到,这场被视作“孕期常规治疗”的输液,会成为噩梦开端。

根据家属回忆,12日清晨8点,第二瓶液体刚滴入半小时,袁玲突然抓着床单蜷缩:“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去完厕所后,她嘴唇紫得发青,手指麻木到握不住水杯。男友冲出门喊护士时,听见病房里传来液体滴落的“滴答”声——和三天来无数次安抚孕吐的声音一模一样,此刻却像倒计时的秒表。

“医生来了第一句就问‘输的什么液’,然后让赶紧拔针。”袁某斌指着监控截图,画面里护士手忙脚乱找剪刀的2分钟,成了妹妹生命的最后缓冲。当医生带着抢救设备冲进来时,袁玲的瞳孔已经开始涣散,此时距离她喊“不舒服”,不过40分钟。

二、病历单上的“沉默”:家属追问三大疑点

院方死亡记录写着:“妊娠剧吐患者,抢救210分钟无效死亡”,却对家属反复提及的“输液反应”只字未提。这份盖着红章的文件里,藏着三个扎心问号:

❶ 治疗方案是否暗藏风险? 从7日检查到10日住院,短短3天内,院方对“孕吐”的处理从常规止吐升级到连续48小时输液。家属发现,12日使用的液体清单中,有一种标注着“心功能不全者慎用”的药物,而袁玲病历里并没有心脏功能的详细评估记录。

❷ 抢救响应是否错失黄金时间? 男友回忆:“8:15喊护士说呼吸困难,8:30护士才打针,中间足足等了15分钟。”而病情评估告知书却写着“8:20医生接到通知立即到床旁”,时间线的微妙偏差,让监控录像成了关键证据。

❸ 死因为何成“待查之谜”? 病危通知书列出“重症心肌炎、肺栓塞、低钠血症”等多个方向,却唯独没有提及输液反应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人都没了,连个明确原因都不给?”袁某斌拍着桌子的手在发抖。

三、当“妊娠剧吐”不再被轻视:每个孕吐背后都是生命在呼救

在产科门诊,“吐到住院”的孕妇并不少见。数据显示,约0.3%-1.0%的妊娠剧吐会发展为Wernicke脑病、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但现实中,很多人仍觉得“孕吐就是矫情”,甚至有老一辈说“吐得越厉害孩子越聪明”。

袁玲的悲剧撕开了一个残酷真相:当孕妇反复呕吐到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时,每一次输液、每一种药物的选择,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抉择。而院方在病情突变时的处置细节、药物使用的规范程度,更需要专业机构介入调查。正如法律人士所言:“封存的不仅是液体瓶,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结尾:比真相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妈妈”的敬畏

“她手机里还存着婴儿衣服的网购链接,购物车囤了3包防溢乳垫……”袁某斌翻着妹妹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停在4月9日:“宝贝,妈妈再忍忍就好啦。”这句对未出世孩子的承诺,成了最让人心碎的遗言。

孕吐不是“小事”,孕期的每声呻吟都该被认真倾听。当医院的输液管连接着两条生命时,严谨的诊疗流程、及时的风险评估,才是对“母子平安”最基本的保障。正如一位产科医生说过:“对待孕吐,多一份警惕,就能少一份遗憾。”

目前,西安市卫健委已介入协调,袁玲的死因鉴定正在进行中。我们期待真相早日浮出水面,更希望每个准妈妈的“不舒服”,都能换来一句“马上来”,而不是“忍忍就好”。毕竟,在生命面前,从来没有“常规”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孕妇   院方   产科   床单   家属   阴阳   液体   常规   药物   护士   医生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