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月,雪山下的未来之门将等你开启。9月4日,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正式启动。
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随着情景歌舞剧《在未来等你》开场节目,观众被“拽”进一条时空隧道——“中国天眼”、神舟翱翔、C919穿云、AI大模型惊艳……硬核科技成果被少年们一字一句唱成押韵诗行。经典老歌与新派说唱无缝衔接,唱的是汗水,赞的是智慧;唱的是过去,盼的是未来。歌声落地,掌声如潮——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号角正式吹响。
活动现场进行了系列颁奖和集中发布——“蓉遇科普”五大榜单正式揭晓、“科技小院”与“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颁奖、首张“成都科普地图”同步上线。四大环节,宣告首个成都市“全国科普月”全面启动,也标志着成都科普从“节点仪式”迈入“整月在线”。
榜单揭晓:把聚光灯打给“讲故事的人”
“蓉遇科普”2025年度榜单是当天的吸睛环节。十位年度科普人物(团队)、十件年度科普作品、十部年度科普短视频、十场品牌科普活动、十个科学美空间依次登台。榜单不设门槛、不限领域,只认“烟火气”,让“把复杂原理讲成成都故事”的普通人成为城市新偶像。科学无国界,科普无门槛。
下一步,成都将持续以“人人可参与”的方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把专业知识翻译成市民听得懂的“成都话”,让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成为整座城市的日常呼吸,为成都加快建设更具带动力的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学动能。
颁奖环节背后:田野与街巷的“科技细胞”
颁奖环节同样分量十足。2025年度成都市“科技小院”获得亮相,这意味着又一批研究生将扎根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稻浪上;“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接过科普的旗帜,未来一个月,他们将在社区开讲流动科技馆,在高原田埂办无人机课堂,在深夜直播间聊北斗导航。数据显示,这些队伍年均开展活动1000余场,服务市民超100万人次,成为成都科普“毛细血管”里最活跃的细胞。
地图上线:一键导航到“科学现场”
同步发布的“成都科普场馆地图”则把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个性化的科普City Walk线路,100多个点位的趣味呈现:从古蜀青铜冶炼到量子通信实验室,从川菜香味分子实验到AI无人农场。现场有观众表示“原来家门口就有宇宙级浪漫”。
科普魔方 正式启动
当魔方造型的启动装置被启动——现场大屏弹出“2025成都科普月正式启动”。没有焰火,只有掌声;没有口号,只有现场的齐声欢呼。此次启动仪式只是序章。整个九月,成都将滚动推出“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四大板块、1万余场活动,线上线下覆盖预计超1000万人次。
趣味集市 迷你科普
活动的外场同样热闹。在学术报告厅外,一个“迷你科普集市”吸引了无数现场观众参与互动。
• 空气炮:轻轻一拉,孩子们惊呼“原来空气也能当炮弹”;
• 万木留香家具博物馆的榫卯积木被小朋友拆得咔嗒作响;
• 生命奥秘博物馆透明标本前排起长队,观众与讲解员比心合影,留下纪念;
• 影目科技AR眼镜实时翻译40种语言,外国游客戴上秒变“成都通”;
• 维塔士VR眼镜把千年文殊院搬进方寸之间,体验者惊呼“比游戏还真实”;
• 具身人形机器人鞠躬、握手、跳舞一气呵成,恐龙机器人摇尾巴卖萌,手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 急救互动教具前,假人胸口每一起伏都伴随“黄金四分钟”的科普节拍。
热闹不散场,好奇不打烊。九月,成都把科学装进咖啡杯、写进田野、带上云端,让整座雪山下的城市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科技馆。
从“一日”到“一月”,成都用一场启动仪式告诉世界:科学不在远方,就在脚下;科普不是仪式,而是日常。九月,雪山做证,锦江如歌——成都,以科普之名,向未来报到。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