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纯元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释永信被抓后,一些熟人赶紧撇清关系,生怕被连累。
但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却浑然不怕,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公开为师父释永信“喊冤”,认为其“功大于过”。
如今释永信一案已经过去两个月,李阳被采访时再次“口出狂言”。
尤其是主持人拿新东方的俞敏洪与之相作对比时,李阳的发言再惹争议。
谁也想不到,相隔千里、转型卖货的俞敏洪,竟意外“躺枪”。
释永信被带走调查后,不仅是少林寺变得摇摇坠坠。
连同整个佛教都如同“地震”一般。
一些被牵扯到的女明星、主持人都急忙辟谣,最出名的两位混娱乐圈的弟子,王宝强和释永信,都避之不谈。
一时间,“花和尚”释永信成了全民攻击调侃的对象。
唯有一个名人,态度鲜明地站在释永信这一边,哪怕惹得一身骚也完全不在乎。
他就是释永信的弟子之一,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他一身西装笔挺,严肃地站在镜头前,公开表示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站位。
首先,李阳大胆表态:
“释永信永远都是我的师傅。”
在很多年前,李阳在少林寺受过严肃庄重的拜师仪式,所以他对释永信是有师父滤镜在的。
释永信送给他的法号名为“延依”。
要说有感情估计也不是很多,从李阳的视频中得知,他与师父只见过一次面。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阳多次强调了释永信的功劳是重大的,不可估量的。
“他对少林,对佛教的重大贡献,不可忽视。”
李阳的表情义正言辞,越说越激动,他认为“功过分开谈”,释永信的功劳远远大于犯下的过错。
最后,李阳开始上价值了。
他用“中国人不要仇富”来总结那些批判释永信的人。
这番言论在互联网上搅得天翻地覆,不少人一眼就得出结论,将李阳的行为定义为“蹭热度”。
甚至有些网友不免咂舌道,“不愧是师徒俩,一丘之貉。”
关于释永信这件事,官方早已给出定论,这时候突然跳出来认师。
究竟是演给谁看还是动机不纯?
看似正义实则自投罗网!
释永信的事不是小事,谁要在这时候扯个人情分,相当于给自己招黑。
李阳主动浮出水面后,他的一堆破事被扒了个底朝天。
这十多年,他前前后后因“家暴”案件卷入舆论漩涡,“疯狂英语”也受到巨大影响。
近日,李阳起诉前妻Kim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终于迎来了一审胜诉的结果。
结束后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句看似平常的言论,短时间内竟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他表示自己赢了,既开心又悲哀,他打心底并不愿意与家人闹到法庭上。
记者又问了他关于“家暴”标签的看法。
李阳直接回应,这个标签会伴随自己一辈子,可是自己照样感谢前妻。
除此之外,李阳还讲述了自己对女儿的教育,主张自信教育为主。
不管主持人怎么提问,李阳都侃侃而谈,只是遗憾自己没有完成“想让3亿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心愿。
最令人期待的问题来了,主持人提问:
“是否会有人拿你与新东方的俞老师作比较呢?”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坦率的李阳依然很“直”,用了一套商业话术。
首先表示两人是多年好友,然后他着重提到俞敏洪的事业重心已经偏移到带货的赛道了,而自己的初心不改,40年坚守教育领域。
“这一点我比他强,但是他的事业做得更大,这是他的优点。”
此番对俞敏洪的评价太真实了,远在千里之外,搞直播事业的俞敏洪无端“躺枪”了。
细品,李阳的言论中透着一股狂妄,当然,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另外,他透露私下会劝俞敏洪,也会嘲笑他,那么拼干什么,认真搞教育一辈子也挺好。
字字句句看上去是关心,却透露出一种成功者俯瞰众生的姿态。
评论区很多网友表示不满,在懂行的人眼里,俞敏洪的转型,实则是教育的变通。
虽然是卖货,但是夹杂了“教育”的模式。
从他率先培养出的人才董宇辉身上,就能看得出来。
俞敏洪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只是应时而为,目的不变,为了让更多的人重新爱上学习。
接着,李阳表示自己现在比过去更优秀了。
现在正在用人工智能给疯狂英语座椅给你新品牌,名字叫做“疯狂科技”,该公司一两年可能会上市。
其实,俞敏洪和李阳有很多相像之处。
一个是新东方创始人,一个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
在英语培训教育的赛道上,成为了人人称赞的教育企业家,也成了英语领域的两大巨头。
但是后来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李阳是凭着运气和“输出全靠吼”进入了名利场,之后又凭着实力和人品翻车。
在家暴后期的采访中,李阳几乎没有为此道歉过,反而沾沾自喜,说了一句尽毁三观的名言:
“你爸你妈也打架,我是公众人物来娱乐一下大家。”
而俞敏洪在时代更迭时,做出重大决定,将教育融入带货,负重前行。
按理说李阳应该对俞敏洪充满崇拜之情,但是他并没有。
在短视频平台上,李阳曾经发布了一条点名俞敏洪的视频,称俞敏洪“越老越糊涂”,把一盘好棋下得稀里糊涂。
他指责俞敏洪的有两点,首先不该让东方甄选分家,分开后东方甄选就成了一地鸡毛。
第二条错误是不该让董宇辉辞职。
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一起为公司效力,互相激励,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这条视频播放量高达30万多,评论区几乎都在反讽李阳。
有网友嘲讽道,“老俞看他一眼都算输。”
总之,两个人走的路虽然很相近,但是到达的战场却不尽相同,口碑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事业上的进步,与之匹配的事人品与三观的提升。
如果不能同时前进,那么一定会是分崩离析的后果,很难得到大众认可。
在流量至上的年代,一时口头争议或许会迎来短暂的热度,却不能给人教育的温度。
希望李阳能够通过一次次争议得出结论,只有传播正能量才是王道,成为推动事业的契机。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