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出手时机已到,冯德莱恩倒打一耙!中国突然下了一道禁令封锁,必须给美欧立下规矩

据证券时报报道,7月15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目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商务部会同科技部制定、调整并公布禁止和限制出口的技术目录。《目录》禁止出口的技术不得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录》以外技术属于自由出口的技术,实行合同登记管理。


冯德莱恩(资料图)

日前,商务部就冯德莱恩涉华言论作出回应,称其歪曲中欧经贸实况,双方分歧进一步公开化。冯德莱恩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在市场准入、产业补贴、政府采购等领域存在“不公平竞争”。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中国已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持续扩大市场开放。欧盟却在同期推行贸易保护,滥用反倾销、反补贴工具。欧盟自己公布的2021-2030年产业补贴计划规模超过1.44万亿欧元,这种双重标准显而易见。

冯德莱恩借俄乌冲突散布“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支持,加剧欧洲动荡”的言论。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是劝和促谈,积极推动停火止战,这一态度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并非冲突当事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欧盟因稀土磁铁供应短缺,汽车企业库存周期从原来的90天缩短至21天,部分生产线已濒临停工。中国依法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建立技术人员名录和全流程溯源系统。管制实施后,中方批准了部分符合规范的出口申请,但要求企业提交详细交易信息和技术人员专业背景资料,确保稀土资源合理利用。

中国限制8项电动车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出口,涵盖高效提锂工艺、电池回收核心技术等。这直接导致欧盟试图通过吸引中国企业建厂获取技术的计划破产。欧盟在这些领域缺乏低成本、高效率的核心技术,电动车产业链发展因此陷入停滞。

欧盟一边指责中国市场开放不足,一边在政府采购中设置隐性壁垒,明确鼓励采购“欧洲制造”产品。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采购时遭遇诸多限制。欧盟还推出化工、医疗等领域供应链专项提案,推进对华“去风险”策略,本质上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欧盟长期在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新能源产业存在明显“产能缺口”,却反过来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其传统优势产业在电动化转型中逐渐落后,对中国技术和原材料存在高度依赖,同时又试图打压中国企业,这种矛盾状态难以持续。


汽车(资料图)

欧盟那边在冯德莱恩等亲美政客的裹挟下,倾向于对美国“举白旗”,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最坏打算,相反东盟则站在中国这一边。虽然欧盟列出了所谓的反制清单,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走个过场,最后还是会妥协让步,冯德莱恩已经推迟了欧盟对美关税反制措施,等于没有太大的拉拢价值了。但这不是说要放弃欧洲市场,中国可以换一种打法,比如与欧盟成员国进行一对一合作,比如德国总理计划年底访华。这个时候中国加强对电池技术的出口管制,就是要把手里的牌用好,让其效果最大化。

无论是稀土出口管制还是关键技术禁令,都是中国维护自身合法利益、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正当举措。中方为欧洲合规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充分展现合作诚意,冯德莱恩的相关指责毫无事实依据。德国多家汽车企业因稀土短缺被迫停工,法国白兰地面临反倾销调查等实际问题。越来越多欧盟成员国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只会损害自身利益,对冯德莱恩的强硬对华政策怨言渐多,其做法已失去内部支持。当前中美博弈等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冯德莱恩的无端指责和欧盟的保护主义行径,中国必须采取有力反制措施。这种“杀鸡儆猴”的行动,既是维护自身发展权利的需要,也是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必然选择。


冯德莱恩和万斯(资料图)

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愿意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欧盟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停止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欧盟应摒弃偏见,多些务实沟通,与中国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财经   禁令   中方   中国   规矩   出手   时机   欧立   欧盟   技术   商务部   稀土   中欧   欧洲   反制   管制   科技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