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自己烧水喝的人和经常买桶装水喝的人,谁更健康?结果来了

屋子里闷热,王阿姨一边扇扇子,一边下意识打开电水壶,给自家泡壶茶。她嘴里嘟囔着:“还是自家烧的水放心。”而楼下的李大爷却拎着一桶大桶水,觉得现在谁还费劲用煤气、电壶烧水,桶装水方便、口感好,多干净。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纠结:到底自己烧水、还是买桶装水喝,对健康到底哪个可靠?

别小看这个生活细节。前不久,好几位社区老友围坐讨论,“听说喝桶装水会喝进塑料?”“自来水烧开喝真能更干净?”看似普通的日子里,其实藏着健康的门道。喝进去的水,究竟会不会悄悄影响身体?不少人想不到,背后的真相往往和咱们的固有印象完全不一样。不妨一起拆穿谜底,看看到底哪种喝法,更值得你信赖。

说到自家烧水,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全:家里的自来水经过烧开、过滤,好像理应更靠谱。而桶装水呢,厂家都说经过净化、多层过滤,是不是就足够放心?

现在最受关注的问题来自微塑料 。简单说,就是传统的塑料瓶、管道、包装,时间一长就慢慢分解,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小颗粒。这些微塑料已经被科学家证实在水、土壤、空气、血液、胎盘 里都能检出。也就是说,喝下去的水,其实很大可能已经带有微塑料。

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有份研究,利用全新成像技术,专门针对瓶装水、桶装水 做了检测。结果让人吃惊:每升瓶装水、桶装水里,平均能检测出24万个可被发现的“塑料微粒” 。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纳米级 ,能直接渗透细胞,跑到血管、心脏、甚至胎盘,影响范围比想象还大。尤其瓶盖开关反复,高温暴晒,塑料瓶身老化,都会加速微塑料脱落。

你说自来水里没有微塑料?其实,同样难以避免。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饮用水(自来水/瓶装水)都检测出微塑料 。只不过,微塑料的含量会因地区自来水、水厂工艺不同略有差异。

那选择权是不是其实都一个样?答案居然不是。2024年,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科研团队,用实验找到了简单又有效的解决办法:烧水

研究团队实际操作,发现自来水中微塑料含量,原本每微升30颗粒把水烧开,再过滤,微塑料能去除高达84% 。这说明哪怕本身自来水有污染,通过正常沸腾烧水+过滤,绝大多数微塑料会被沉淀在水垢里。而这种降解速度,远远比桶装水、瓶装水快。

具体实验数据显示:当水温从25℃上升到90℃时,微塑料的减少效率从2%递增到28%,沸腾(100℃)时可去除84%。 剩下小部分和水垢结合,倒掉就能带走。如果你平时喜欢烧水,习惯自带杯、用玻璃、不锈钢容器,反而能更安心。

再对比一下全球的数据,研究联合67个不同地区样本分析:成年人、儿童每天通过烧开水摄入的微塑料量,比只饮用自来水/桶装水少2-5倍。 也就是说,自己烧水喝,确实能最大程度减少微塑料进入体内。

桶装水、瓶装水再方便、口感再好,问题在于整个生产、运输、包装、储存链条里,塑料参与的过程太多 ,你没办法控制微塑料混进多少,喝进多少算多少。特别是在家暴晒、开合瓶子次数多、搬运时受挤压,微塑料释放量会更多。

听完这些,你会不会想把家里的桶装水直接换了?其实真没必要完全“谈塑色变”。不仅水,连空气、食物也有微塑料,谁也逃不掉。关键是“减少量”,降低长期累积风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的医生曾提醒几个小窍门,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点餐建议不用打包盒、餐具,自己带杯最好,尤其是热饮。
习惯自家烧水,存放在玻璃/不锈钢保温瓶里,尽量少买瓶装水/桶装水。 带在身上的水杯别用塑料材质。
别用塑料袋装热饭菜。 外卖建议敞开一会再吃或者用自己的餐具换装。
不用塑料吸管。 热饮、饮料更要注意,用金属、玻璃替代。
控制加工包装食品摄入。 减少层层包装零食,吃新鲜的蔬菜、肉类、粗粮。

一点小习惯,积少成多。真正想喝得安心,选择自己动手烧水,用传统玻璃、不锈钢水杯存放,比花钱买桶装水、瓶装水靠谱多了。不仅微塑料少,省钱又环保。自家烧水喝的人,有效降低了微塑料被身体吸收的风险 ,对于体内循环、神经、心血管健康都更有保障。

说到底,喝水看似小事,背后其实隐藏着现代环境污染的无形威胁。不是说桶装水有毒,而是“方便”背后,微塑料摄入多了,咱们身体慢慢就会埋下健康隐患。建议大家自家烧开水喝,选用玻璃、不锈钢容器,能更有效减少微塑料和其他有害残留。 想身体不添堵,水杯多用几年,也能帮地球减负一点。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李战军,曾永平等. 饮用水中微塑料去除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2024,8(2):47-53
3. 王茜. 养成健康饮水习惯,远离微塑料干扰[J]. 中国临床营养,2024,(1):21-25
4. PNAS. Nanoplastics and Tiny Particles in Bottled Water: Ubiquity and Removal by Boiling,[J],2024
5.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中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 in drinking-water),2019
6. 郑玉烨. 塑料微粒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J]. 营养与健康,2023,(5):26-29
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饮用水产品及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技术指导意见,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养生   健康   塑料   自来水   瓶装水   世界卫生组织   玻璃   自来   水杯   不锈钢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