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咨询师说:
“要学会拉黑一些人,千万不要觉得拉黑一些人显得心胸狭隘,实际上,拉黑一些人是自我成长的开始。”
这里的“拉黑”,倒不一定指行为上的屏蔽,而是要在心理上主动放弃一些人,和不良关系划清界限。
微信是当下与人沟通互动的必备工具,在交流中,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往往能反映出其态度秉性。
中年以后,更要学会断舍离,对于这样回你微信的人,就别再交往了,因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你的情绪,还会消耗你的精力。
持续不回复,就是对你的无视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给对方发消息,对方一直不回复,是不是就真的没必要再继续了?”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
“如果一个人不给你开门,那就不要一直敲了。”
深以为然。
当你真诚的给对方发消息,对方却选择不回复,本质上,对方已经用这种无视的态度回复你了。
执着于一个心里没有自己的人,就是自讨没趣。
及时抽身,才是最佳策略。
陈女士在老家亲戚的安排下,认识了一位男性。两人觉得投缘,便开始尝试交往。
起初,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等待对方的消息成了一种甜蜜的期待。
他们还相约去了一些旅游景点打卡,男方也会送给陈女士一些礼物。
作为一位大龄单身女性,陈女士以为自己终于遇到了良人。
然而,这样的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陈女士给男友发消息,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连续几天,她不断发微信、打电话关心对方的情况,依然没有回应。
出于担心,她联系了他们共同的朋友,得知男友一切正常,状态很好。
陈女士忽然明白,男友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跟自己说再见而已,至于原因,已经不重要了。
毫无疑问,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一个人微信不回、电话不接,实际上就是对你和这段关系的不在意。
如果继续坚持,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卑微和失望之中,最终不仅无法挽回关系,还可能会迷失自己。
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尊重对方的选择。
无论对方曾对你多么重要,都要学会潇洒地放手。
放弃一个心里没有自己的人,并不是损失,而是为自己腾出空间,去迎接更美好的人和事。
往后余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真正在乎自己的人身上,才是对美好生命的不辜负。
言语上轻蔑,就是对你的鄙夷
有句话说得好:
“能伤害到我们的,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我们在意的人。”
因为在意,所以就会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理解和爱。
然而,一旦期待落空,甚至被对方嫌弃或鄙夷时,心底那份失落与痛苦便会油然而生。
小敏所在的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为了降本增效,公司决定裁员降薪处理。
亲眼目睹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小敏的焦虑与日俱增。
尽管她是“幸存者”中的一员,但收入却大不如前,而公司能否坚持下去也是个未知数。
一旦失业,她该何去何从更是个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她在微信上联系了发小,希望同是职场人的发小能给她一些发展建议。
谁曾想,发小不仅没有给予一丝慰藉,反而冷冷地说:
“像你这种拿惯了高工资的人,要是来我这边上班,我压根就不会要你。”
发小的轻蔑的话,让小敏心情更糟了,何况她的高工资也是凭实力拿的。
她顿时不想继续交流,回想起了这些年的种种,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给发小点赞评论,却从未得到过好的回应。
再好的关系也可能会变质。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小敏逐渐收起了自己的倾诉欲,接受了与发小渐行渐远的结局。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强者思维》一书中说:
“思想高度同频,并且真心希望对方越来越好的人。”
人人都可能遭遇困境,真正关心你的人或许无法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但至少会给你打气鼓励,陪你渡过难关。
那些明明知道你在煎熬,却冷言冷语,甚至落井下石的人,算不上真朋友,继续交往只会让自己受伤。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一路走来会经历很多人很多事,同路的时候相濡以沫,分道了就相“望”于江湖,这样也挺好。
习惯性抱怨,就是拿你当情绪垃圾桶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提到: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不如意,但没有人有责任和义务为你排忧解难。
如果一味地向他人倾诉和抱怨,把别人当作情绪的垃圾桶,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失去这段关系。
佳佳喜欢学习,经常报一些兴趣培训班。
一次,她报名了一个摄影班,并在班上结识了一位同学。
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朋友,聊天也变得频繁了起来。
除了交流摄影技巧,朋友还会给佳佳分享一些自己工作上的情况。
一次,朋友向佳佳倾诉自己被领导批评的事情,对自己能力很怀疑。
佳佳安慰她说:
“一时的失误并不代表我们不行,这只是提醒我们需要进步和学习。”
朋友听后,心情顿时好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此找佳佳愈发频繁。
朋友时不时给佳佳发消息,不是抱怨朋友是白眼狼,就是闺蜜的选对象没眼光,甚至自己家庭关系多复杂。
时间久了,佳佳实在受不了,便委婉的劝朋友成熟一些,不要过多关注别人。
朋友却不高兴了,说自己是把佳佳当朋友,才给佳佳说这么多私事。
实际上,朋友的行为并没有给佳佳带来实际收获。佳佳也不想再忍,直接拉黑了朋友。
对朋友真诚没有错,但是我们实在无法满足那些欲求不满的“情绪巨婴”。
他们总是通过抱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无限地向外界索取。
与这样的人接触久了,自己会陷入无尽的负面情绪之中,能量也会被一点点耗光。
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所有的关系都应该双向奔赴才对。
如果只有一方在持续供养,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维持。
因此,遇到那些一直消耗自己的人,该拉黑就拉黑吧。
▼
聊天的内容不能完全证明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但你的感受会告诉你,跟这个人交流是否是向上的、舒适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轻视你、消耗你,那么很大可能这段关系是错的。
懂得适时抽身,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修养。
中年以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愈发宝贵,因此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要更加谨慎。
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关心和支持你的人身上,让生活充满正能量和积极的动力。
这样,才能在追求事业、家庭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作者 | 幕灯·何敏。喜欢文字,对这个世界有点自己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