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4月12日,英国议会闪电通过一项紧急法案,要强行接管由中国敬业集团控股的英国钢铁公司。
这一幕,仿佛不是出现在法治社会的英国,而是某种披着文明外衣的“强夺大戏”。
英国钢铁公司可不是一个普通企业,它的身后,是整个英国钢铁工业的兴衰史。
要追溯英钢的来历,我们得先回到上世纪60年代末。
1967年3月22日,英国议会通过《1967年钢铁法案》,在同年7月28日,将全国14家主要钢铁公司合并为国有企业——英国钢铁公司。
其产能一度占据全英90%以上,是真正的“钢铁王国”。
但好景不长,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动“私有化改革”,1988年英钢被重新推向市场。
1999年,它与荷兰的Hoogovens合并,成为Corus集团。
2006年底,塔塔集团宣布并购为Corus,2007年初正式完成交割,更名为Tata Steel Europe。
于是英钢摇身一变成为“他国打工仔”。
进入21世纪后,伴随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危机冲击,英钢苦苦挣扎。
2009年起,Corus欧洲业务连年亏损。
2016年,塔塔铁了心要甩手,最终将其以1英镑象征性价格卖给英国本地的Greybull资本。
听着像笑话,但这是真的。
然而Greyrbull没能让这家老牌巨头起死回生。
2019年5月,英钢再次走到破产边缘,申请破产保护。
英国政府拒绝金援,企业被托管清算,曾经的辉煌彻底崩塌。
这时,故事的主角——中国河北的敬业集团登场了。
这次收购,堪称“火中取栗”。
2019年10月,敬业高层赴英,仅两周完成尽调,在11月11日签下框架协议,火速推进交割。
2020年3月,这家来自中国钢铁第一大省、年营收超2200亿元的民营钢铁集团。
以5300万英镑成功收购英钢核心资产,包括斯肯索普钢厂、提赛德钢梁厂、FN钢铁厂等。
收购完成后,敬业集团累计投资超过12亿英镑,并在2021年实现了英钢扭亏为盈。
可惜转机短暂。
随着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能源价格飙升,加之绿色转型压力日益加剧,英钢再次陷入亏损。
每天亏70万英镑,不得已只能2025年3月底宣布将关闭斯肯索普的最后两座高炉。
而这,正是英国政府“紧急出手”的导火索。
英国政府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强行接管?
是“为国为民”?还是政治算计?
从官方口径看,这是不得不为的“紧急措施”。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如果不出手,英国将成为G7中唯一无法生产原生钢的国家。
英国首相斯塔默宣称:12日英国议会通过的这一“史无前例”的法案,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有助于保护英国钢铁工业。
对英国政府而言,这不仅事关国家制造业安全,还涉及数千个就业岗位,以及建筑、铁路、军工等关键产业的原材料保障。
听起来很冠冕堂皇,但如果翻开底牌,事情远没那么单纯。
首先,英钢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
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在钢铁产业上可谓“撒手掌柜”:高电价、高环保税、投资低、技术更新滞后。
英国生产一吨钢的成本,比德国高78%,比法国高203%。
这哪是民企能扛得起的“自由市场”?
再来看英国的绿色转型政策——要求钢企淘汰传统高炉,转向电弧炉,计划投资10亿英镑,但政府只愿拿出5亿,资金缺口巨大。
你让企业换炉子,又不给足钱,还怪企业要关炉,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像“我掏一半钱,你给我装个全新的发动机还要终身保修”?
更要命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2025年2月以来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重创英国出口。
而国内市场,又被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压得喘不过气。
英国的钢铁企业,在这种多重夹击下,早就“外伤未愈,内疾缠身”。
而这时候,中企扛了五年、赔了十多亿英镑的工厂说要关高炉了,英政府突然跳出来“英雄救场”。
紧急立法,政府直接接管,不给还要坐牢罚款。
这哪里是正常商业行为的协调?简直是“戴着礼帽的强拆队”。
更耐人寻味的是,英媒炒作“让中企控股钢厂是天真行为”。
政客法拉奇更直接指责敬业集团当初收购就是为了关闭工厂,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却被反复拿来做政治文章。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制接管,中国方面并没有沉默。
4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作出正式回应。
面对法新社记者的挑衅性提问:
“让英钢落入中资手中,是不是太天真?”
林剑冷静地回应道:敬业集团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遵循市场原则与英方合作,双方的问题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
一句“民营企业”点出了关键:中国政府不是幕后主导者,也不是这个商业交易的实际运营方。
这是企业间的市场行为,英国政府现在强行介入,本质上是将经贸合作政治化,甚至“泛安全化”。
林剑进一步强调,英方应当公平、公正对待中国在英企业,避免动辄将商业问题政治化,以免影响中国企业赴英投资的信心。
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也于4月13日发声,明确指出英钢的问题是行业性的,不是个别投资方能左右的。
英国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原因是全球过剩、出口受限、成本畸高,不能把责任简单甩锅给外资。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改革英国党党首法拉奇放话说,中企买英钢就是来关厂的。
但包括《金融时报》《卫报》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都明确指出,这种说法毫无证据支持。
而保守党内的声音则认为,2020年敬业集团的收购,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案,而且获得了工会和地方议员的支持。
这意味着,英国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现在的做法。
有人质疑政府未提供运营细节,也未公布国有化的代价和可行性。
BBC(英国广播公司)指出,政府希望找到新的私人合作方,但短期只能由纳税人买单。
当“商业合约”沦为“国家工具”,当“市场自由”在政治需求面前崩塌,谁还敢相信英国是一个可靠的商业伙伴?
对英国来说,靠接管是解决不了钢铁行业的深层问题的。
结构性高成本、转型政策不到位、缺乏长期投资,这些难题,不是“抢”回来的一座高炉能解决的。
毕竟,真正的产业复兴靠的是理性合作,而不是“不给我就吃牢饭”那一套。
参考文献:
河北钢企都拯救不了!英国高炉要灭?或成G7中唯一无法产原生钢国家.澎湃新闻.2025-04-15
英国将从中企手中接管英钢,中方发声了.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2025-04-15
英国称将从中企手中接管英国钢铁公司,外交部回应.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14
英国将从中企手中接管英钢,中方发声了.环球时报.2025-04-15
允许英国钢铁公司“落入”中方手中是天真的想法?外交部回应.澎湃新闻.2025-04-14
眼看英国将炼不出钢,英议会通过紧急法案.环球时报.2025-04-14
英方通过法案允许接管中资拥有的英国钢铁公司,外交部回应.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14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