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拓店的新中式糖水铺,是不是一阵风?
新中式糖水迎来扩张潮。
最近,一批新中式糖水品牌扩张迅猛,不少品牌在一年内开出上百门店,且高度集中在华东地区。
以2021年成立于浙江湖州的麦记牛奶公司为例,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麦记牛奶公司的门店总数已超过400家,其中近350家为过去一年内新开设的门店,增速超700%,其中江浙沪地区的总门店数量超250家,占比超60%。
同样扎根华东的糖叙手作糖水铺,目前门店总数已超过100家,其中近七成是在今年新开门店。
不少广东糖水品牌也将目光投向江浙沪市场。例如,茶饮品牌茶理宜世旗下的子品牌RUXU入续糖水铺,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开出十余家门店,今年6月在上海开设了华东首店。
门店数超500家的老牌糖水品牌赵记传承,也在加快华东布局的步伐。过去一年,赵记传承新增了近百家门店,不少新店位于上海、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一些主打潮汕甜汤的品牌在江浙沪区域也在加速扩张,其中,成立于2024年的汕心,在今年新开设了约20家门店,主要布局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糖水铺创业的热度也随之上升,抖音数据显示,“糖水培训”和“糖水加盟”话题的播放量分别超2.4亿次和2000万次,其中“糖水培训”关键词搜索同比增长144%。
与传统糖水铺对比,这批新兴的糖水品牌在选址策略、产品结构和门店形象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选址策略的变化,从街边店转向购物中心。
在麦记牛奶公司早期以街店为主,在其大本营湖州仍能看到许多街边店。新开门店普遍位于购物中心、城市商业街区等高人流点位,目前在万达广场、万象城、吾悦广场等主流购物中心均能看到麦记牛奶公司的门店。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赵记传承在广东的门店也以街边为主,但在进入江浙沪市场时,同样将门店开到了购物中心。例如,其在扬州的三家门店分别位于扬州万象汇、京华城和新城吾悦广场。再如,汕心的门店也主要开在在恒隆、印象城、大悦城、万象城等购物中心。
这些糖水铺的商场店,门店面积上普遍在60平以上,普遍容纳10余张餐桌。
相比社区街边店,购物中心具有更高的人流量和曝光。同时,一个城市的主流商业体数量相对有限,选址集中,对于品牌和加盟商而言,目标清晰、也更容易评估项目是否能落地。此外,进入商场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整体势能。
其次,门店形象随之升级,且注重产品的视觉呈现,强调价值感、颜值的传递。
这批糖水品牌普遍突出“鲜作”“手作”的属性。例如,糖叙在门头直接标注“手作糖水铺”,麦记则强调“鲜作糖水”概念。店内墙面常通过图文形式展示芋圆、莲子、鲜牛乳、桃胶、百合等核心食材,强化消费者对原料品质的认知。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在装修风格上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普遍采用绿植造景、原木色中式桌椅、定制陶皿陈列以及暖光灯笼等元素,打造让人愿意停留、适合拍照打卡的空间体验。
产品呈现方面,注重食材的色彩搭配与层次感。例如,糖叙的招牌产品“大满贯”,包含椰奶、斑斓冻、仙草、手工芋圆、芒果爆爆珠,再搭配分装牛奶,由顾客自行倒入,既突出了小料的丰富色彩,也增强了就餐过程的互动感和体验感。
在价格和产品结构上,这些糖水品牌也在变化,单份糖水价格普遍提升至20元左右。
例如麦记的“麦麦大满贯”售价为20元/份,售价20元及以上的占比超70%;糖叙的“糖叙大满贯”为18元/份,汕心的产品价格则集中在27至33元之间。
产品线方面,这批品牌在保留传统糖水的基础上延伸,除了芒果西米露、椰子西米露、杨枝甘露等经典款外,也推出了一些融合产品,如糖叙的“芒果雪花牛乳冰”、麦记的“冰淇淋白雪”,将糖水与牛奶冰、冰淇淋球等元素结合。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部分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结构。麦记增加了适合外带的饮品,如“布蕾珍珠·鲜乳茶”“港式柠檬茶”等茶饮类产品;糖叙则引入小吃与主食品类,涵盖咖喱鱼丸、香辣鱼皮、烤肠等小吃,以及手工大馄饨、牛腩面等主食,丰富消费场景。
事实上,糖水铺在江浙沪的破圈,也折射出消费趋势的悄然转变。
在茶饮品牌纷纷上市、门店数量突破万家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正经历新一轮分化。强哥聊餐饮主理人李强曾指出:“随着连锁化率提升,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对高度标准化的品牌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开始转向更具个性和辨识度的小众品牌。”
这些新兴糖水品牌恰好顺应了这一变化。它们普遍采用新中式装修风格,注重产品视觉呈现,整体出品精致美观。尽管客单价相对较高,但其差异化体验恰恰击中了当下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场景消费”的追求。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此外,糖水品类也契合了当前兴起的养生潮流。根据《2025年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报告》,营养品与功能性食品的摄入已成为Z世代最普遍的养生方式之一。而糖水中常见的桃胶、银耳等食材,因具有天然、温润、滋补的标签,正契合年轻一代对“轻养生”“食补即日常”的健康饮食理念。
在这样的趋势下,江浙沪也成为糖水品牌走向全国的主战场。
一方面,这片区域具备品牌生长的理想土壤——消费能力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海、浙江、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和第四,均超过5万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江浙沪是品牌的“放大器”。这里商业体丰富、媒体关注度高,被不少餐饮新势力视为品牌走向全国的必经之地。
另一方面,当地居民饮食偏甜,对甜品的接受度高,为糖水品类提供了天然的口味基础。相比之下,虽然广东有深厚的糖水饮食文化,但本地品牌如赵记传承、黎耀阳财神糖水铺早已突破数百家,市场竞争激烈,新品牌突围难度大。
从商业角度来看,糖水品类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不少加盟商的加入。
有加盟商向红餐品招透露,糖水产品的毛利率普遍超过65%,制作流程相对标准化,出餐便捷,人效较高。他透露,其投资的一家糖水铺月营业额可达16万元,净利润超5万元。
在他的观察中,有不少原来茶饮赛道的加盟商正在转投糖水领域。
△图片来源:红餐品招摄
同时,这些快速发展的糖水品牌普遍采用区域代理模式,如麦记、糖叙、汕心等均通过这一机制,借助本地加盟商的资源与运营能力,加速门店在重点区域的布局与落地。
然而,从区域品类走向全国化扩张,糖水品牌仍面临挑战。
首先是初始投资大,但品类门槛低。
这类门店通常面积在60至80平方米之间,选址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租金和装修成本较高,整体投资压力较大。目前,头部糖水品牌的单店总投资普遍超过50万元。尽管初期投入高昂,但糖水品类的技术门槛较低,容易被模仿。如果商场招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同一商场内多家糖水铺竞争的局面,加剧经营压力。
此外,冬季经营仍是糖水品牌跨区域扩张中的一大考验。
在广东,夏季漫长,糖水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消费基础稳固,且当地多数糖水铺已历经多年运营,积累了丰富的淡旺季应对经验与销售数据,能够较为精准地调整运营节奏。
但在江浙沪地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两广地区更长,以冷食为主的产品结构面临天然的季节性瓶颈。目前许多品牌在该区域的门店为2025年新开门店,尚未经历完整的经营周期,缺乏冬季实际运营数据的支撑。有加盟商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糖水冬天到底怎么样。”
作者:锐工;编辑:王秀清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