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华盛顿的一栋灰色建筑里,美联储议息会议今晚就要拉开大幕,这个决定不仅会影响华尔街的涨跌,可能还会悄悄改变你手里股票、基金的收益。
市场现在就像猜灯谜,有人说会降25个基点,有人赌特朗普能逼出50个基点的大招,这事没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经济数据和政治博弈的双重较量。
先看最直观的经济数据,美国劳工部刚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把市场吓了一跳,过去一年的就业人数居然多算了91.1万,平均每个月都虚增近7.6万。
8月份新增就业只有2.2万人,6月份甚至还是负增长,这就像学生报成绩,原来以为考得不错,结果发现是老师算错分了,实际差远了。
就业数据往下掉,企业招工变少,普通人工资涨幅自然跟不上,消费能力就得打折扣。
财政部那边更是头疼,今年美国国债利息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占了联邦总支出的17%。
这意味着政府每收100美元税,就有17美元要拿去还利息,能用来搞建设、发福利的钱越来越少。
特朗普政府急着要大幅降息不是没道理,利息负担太重了,能通过降息少还点钱总是好的,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没松口,7月份还说没就9月降息做决定,要看经济数据说话。
白宫和美联储的拉扯这几个月就没停过,特朗普想推动更大幅度的降息,可美联储理事们的态度分成两派。
7位理事里有3位公开支持降息,要想让50个基点的方案通过,还得再争取一票。
他们盯上了理事库克,8月底突然以抵押贷款欺诈为由要解雇她,还催着上诉法院在议息会前出结果,没想到法院15号裁定暂时阻止解雇,库克今天就能正常参加会议。
这场闹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通过人事变动影响投票结果。
资本市场的算盘打得更精,芝商所的数据显示,市场认为91.3%的可能会降25个基点,这个幅度大家能接受,属于常规操作。
钱会慢慢流进股市、债市,资产价格温和上涨,但如果真如特朗普所愿降50个基点,情况就变了。
这会被解读成美联储发现经济出了大问题,不得不下猛药,反而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投资者想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宽松,不是惊涛骇浪的刺激。
鲍威尔的顾虑不是没道理,美国历史上吃过盲目降息的亏,上世纪70年代就是因为降息太猛,结果通胀失控,经济停滞不前,股市跌得一塌糊涂。
现在通胀数据虽然不算太差,但谁敢保证大幅降息后不会重演历史?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放风说“政策立场可能需要调整”,这话听着像要降息,可又没说降多少、降多久。
这种模糊态度其实是在观察,既怕经济下滑太快,又怕通胀卷土重来。
特朗普的心思更直接,明年就要中期选举,经济不好对选情影响太大,他一直说通胀问题可以推给前任,可就业数据下滑、经济增速放缓这些账都会算到现任头上。
能让美联储配合降息,既能给市场注入强心针,又能给自己拉选票,何乐而不为?但美联储向来标榜独立决策,这种明晃晃的政治干预,市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更关键的还在后面,就算这次降息落地,能不能持续才是关键,真正的宽松不止是降息,还要看美联储会不会扩表。
简单说,降息是降低借钱成本,企业愿不愿意借钱、银行愿不愿意放贷还不一定,扩表是美联储直接下场买债券,真金白银往市场里撒钱。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就靠这招把资产负债表从8000亿扩到4.5万亿,硬生生把市场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现在美国财政部比谁都盼着扩表,政府发了大量国债,要是没人接盘,利息还得往上飙。
美联储要是能下场购买,既能压低利率,又能解决国债销路问题,简直是两全其美,但这事儿争议太大,等于用印钞机解决财政问题,长远来看可能埋下更大的通胀隐患。
普通人该怎么看这场降息大戏?记住几个关键信号,决议看两点,降多少和措辞怎么说,25个基点且没提持续降息,说明还在试探。
50个基点或者暗示未来会继续降,那就要警惕经济可能出了大问题,之后要盯紧通胀数据,一旦CPI反弹超过预期,降息节奏可能戛然而止。
库克的案子也别忽视,这关系到美联储能不能顶住政治压力,保持决策独立性。
股市债市的反应也要理性看待,别指望一次降息就能改变趋势,真正的机会可能在降息周期的中后期,宗商品和房地产对流动性更敏感,但也要结合自身情况,别盲目跟风。
最重要的是明白,美联储的政策就像中药调理,见效慢但影响久,不可能指望一剂猛药就百病消除。
这场降息大戏才刚刚开始,经济数据的疲软、政治博弈的拉扯、市场预期的反复,都会让这条路走得磕磕绊绊。
对我们来说,看懂背后的逻辑比猜中降息幅度更重要,毕竟钱包的密码,就藏在这些政策变动的细节里。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