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都以为,身材越瘦越好,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清瘦"成了健康和长寿的代名词。但几天前,社区门诊来了一位65岁的李奶奶,她满脸忧虑地对医生说:"我最近大腿和屁屁都圆了不少,是不是代谢又慢了?会不会影响健康啊?"
医生笑着摆摆手,说:"恰恰相反,您倒是有可能‘长寿体质’!"这让李奶奶满脸疑惑,胖就一定不健康?身形圆润的人真的更长寿吗?关于"大腿粗、屁股大的人或许更长寿"的研究,最近越来越多,许多老友群里议论纷纷,真假难辨。

到底可信不可信?背后真有科学依据吗?这事恐怕超乎你的想象。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被误解已久的"健康身材标准"谜团。为什么大腿粗、屁股大的体型可能并不一定比"小腿细、瘦屁股"的人更不健康?医生和研究者又是通过哪些发现,把“大腿粗、屁股大”视为“长寿特征”之一?
很多人小时候就被灌输“腰细腿细才是好身材”,但近年来,大量权威医学数据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观念。
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长达12年、覆盖10万人的随访研究发现:大腿围超过54cm的成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同龄腿细者低约31%。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也曾报告,臀部略宽的中老年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上低于"苹果型身材"者约27%。

那这背后究竟藏着怎么样的道理?医生解释,大腿、臀部的脂肪和肌肉,其实在保护血管、维持胰岛素敏感性、防衰老方面起着关键屏障作用。大腿“储能”,臀部“抗炎”,有形有实。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还发现,“梨型”身材的大腿臀部脂肪(皮下脂肪)有分泌抗炎因子的功能,能降低慢性炎症,而“苹果型”腹部脂肪则会提升炎症水平、加速血管硬化。
2023年《英国医学杂志》汇总分析指出,同体重基础下、大腿皮下脂肪比例多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下降14.8%,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16.2%。
当下,大部分中老年人一提到“胖”,第一反应都是担心“三高”、脂肪肝、呼吸难。而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复杂:关键不是“胖瘦”,而在于“脂肪分布”。

医学上把胖分为“苹果型”和“梨型”。苹果型——脂肪多聚集在腹部,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和高血压、冠心病风险关系极大。梨型——脂肪更集中在大腿和臀部,内脏脂肪少,代谢性疾病风险更低。
一篇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的研究指出,梨型身材女性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腰腹肥胖者低11.2%。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秘密:大腿、臀部的脂肪多属于皮下脂肪,不容易转化为危害健康的炎症因子;腹部脂肪则主要为“内脏脂肪”,活性更高,会给肝脏、胰腺和心脏带来慢性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重”,胖在不同地方,健康意义却大相径庭。
当然,大腿粗、屁股大并不能一概等同于“无病长寿”。过度肥胖会导致关节压力增大、活动力下降等问题。所以,更重要的是脂肪分布、肌肉质量和生活习惯的均衡。

想要拥有良好的健康体态,这些建议适合大多数人:
保证蛋白质供给。适度增加禽肉、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大腿、臀部的肌肉比例。肌肉为健康“打底”。
多做抗阻训练与有氧相结合的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深蹲,每天累计30-40分钟,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腹部“坏脂肪”、保护心脏功能。
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少吃精制糖和白面,多吃全谷杂粮、蔬果和坚果。关键不是控制总热量,而是让脂肪分布“对路”。
定期监测健康指标。腰围、臀围、BMI与体脂率结合,评估自身胖瘦和长寿风险。不迷信“体重秤”,而要关注全身各维度健康信号。
健康心理不可忽视。别对“大腿粗、屁股大”产生羞耻心理,自信、乐观心态更利于身心平衡。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分享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2021年会报告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1)》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