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又在说“中国600年打不过日本”?别再自欺欺人了

最近,日本一些右翼媒体又放出狠话:“中国600年来都是日本的手下败将,现在也不是对手!”这话听着挺唬人,但稍微翻一翻历史、看看现实,就会发现——这根本站不住脚,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历史不是一面倒的剧本,这些人最爱提的,就是甲午战争。确实,1894年,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下《马关条约》,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从不回避。但历史不是只讲这一场仗。

再往前推三百年,到16世纪末,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时丰臣秀吉刚统一日本,野心爆棚,派15万大军攻打朝鲜,想借道打明朝。朝鲜节节败退,只能向明朝求援。明朝一开始派了几千骑兵,因为情报不准吃了亏,但很快调集四万精锐——包括辽东铁骑和戚家军,全力反攻。

平壤一战,中朝联军用计佯攻,主力突袭,一举收复重镇,日军死伤过万。之后双方僵持两年,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无心恋战,仓皇撤退。结果在露梁海,中朝水师联手,几乎全歼日本舰队。这场战争,日本输得干干净净,国力耗尽,此后两百多年闭关锁国,再不敢对外扩张。

所以,历史上中日交手,有胜有负。清朝败了,但明朝赢了。拿哪一段说事,其实取决于你想证明什么。今天的实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光翻旧账没意思,关键看现在。

论军队规模,中国有200万现役军人,日本自卫队只有25.5万;

论海军,中国已经有三艘航母,日本连一艘真正的航母都没有;

论战略威慑,东风-21D导弹能覆盖日本全境,还能打移动目标;

论经济,中国GDP是日本的三倍多,产业链更全、市场更大。

日本确实在某些技术领域有优势,比如精密制造、机器人,但它的命门太明显了:国土小、资源少,90%以上的能源和粮食靠进口。一旦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整个国家就可能瘫痪。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连招兵都困难,长期来看,战略后劲明显不足。

现代国家竞争,早就不是“谁打谁赢”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国际博弈,早就不是靠一场战争定胜负了。中日之间,经济上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是全球稀土出口大国,而稀土是日本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材料;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和投资来源国。这种相互依赖,就像“经济上的核威慑”——谁先动手,谁也别想全身而退。

当然,东海、钓鱼岛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摩擦,双方军舰飞机经常“偶遇”。但别忘了,日本背后站着美国。可美国的战略重心在全球,它会不会为了一个小岛跟中国硬刚?恐怕未必。日本夹在中美之间,其实也很尴尬。

别再沉迷历史幻觉,说到底,日媒的这种言论,反映的不是现实,而是一种焦虑。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他们试图用“历史优越感”来找回自信,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

今天的中国,既不是甲午时期的清朝,也不是丰臣秀吉时代的对手。我们不需要靠几百年前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更不会被几句狂妄的话吓住。真正的强大,是看清现实、做好自己、稳步前行。历史可以铭记,但不能沉迷。未来的路,要靠今天的实力和智慧去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历史   日本   自欺欺人   中国   明朝   清朝   朝鲜   水师   吉时   稀土   确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