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7日),南都记者获悉,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南都此前曾多次曝光“神医”广告乱象。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宣称功效一流、演员扮演医生“带货”推广药品的广告现象,悄然延伸到了互联网平台。
同一“神医”现身不同广告
为切实清理整治群众反映集中的广告市场乱象,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通知》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互联网新兴媒介,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普通食品广告”“金融广告”“教育培训广告”“互联网广告”5个方面明确2025年广告监管有关重点任务,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职业技能培训类违法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完善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执法能力,将整治工作与广告合规助企行动结合起来,帮助经营主体理解把握法规政策界限,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有力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为大力提振消费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神医”广告乱象此前曾被多次曝光。2021年,有网友发现,40多名“神医”采用雷同话术,在相关电视广告中,身穿制服的他们宣称决心献出祖传秘方,称“从曾祖父开始,一家几代专治某种疾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要献出药方……”随后,有网友将之剪成合集,调侃为“神医宇宙”,揭开了电视广告中的“神医”宣传乱象。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宣称功效一流、演员扮演医生“带货”推广药品的广告现象,悄然延伸到了互联网平台。这类广告在短视频平台化身为医疗号,前期发布医学科普内容吸粉后,再将粉丝引流至微信,推广、售卖医美、保健甚至医药产品。
“两千块包请普通演员扮演医生,有腕儿点的三五万也能搞定。”成都某视频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曾向南都记者表示。
炮制网络“神医”广告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正是医药广告中“神医”的扮演者。
“市面广告上的医生都是演员扮演的。我们手头有这类群演资源,拍医药类宣传广告。厂商基本上不会去找真正的医生。比如你要老中医的形象,身体硬朗些、60岁以上的演员就可以。年纪越大的越贵,影像上还要靠后期化妆。”张先生透露。
当时,有监管部门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此类“神医”广告乱象,正给监管部门识别和监控带来新的挑战。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疗效虚假夸大的宣传不仅要明令停止,而且“必要时对虚假宣传进行澄清、道歉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对相关行业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夸大、虚假宣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崔广旭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