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亲自专访,揭开曹德旺真实处境,李嘉诚一个字都没说错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日报、新黄河、央视财经、新华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娱之以理

编辑|娱之以理

前言

每3块汽车玻璃中就有 1块来自福耀,这句话在汽车圈流传了十几年。

如今,福耀玻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

作为福耀的创始人,曹德旺对现在这个局面可谓是“功不可没”。

光捐款就捐了一百多亿,身价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却也多次陷入到争议之中。

如今,人民日报亲自专访,才揭开他的真实处境,现在看来李嘉诚真没说错。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

懂车的人一定都听说过“福耀玻璃”这个企业。

几乎每3块汽车玻璃里,就有一块上面写着“福耀制造”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宣传语,而是全球汽车产业公认的事实。

如今的福耀玻璃,早已从福建福清的一家小厂,成长为占据全球 30%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

稳稳坐在“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的宝座上。

但是曹德旺的创业路,却不是“一夜暴富”的传奇。

在与玻璃结缘前,他的人生底色是“苦”。

因为欠债,他拉过板车帮人送货,在食堂里打过杂。

凡是能糊口的营生,他基本上都做过。

那时的他或许想不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改写中国汽车玻璃行业格局的人。

1976年,是曹德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在父亲的坚持下,他进入福清高山镇的异型玻璃厂当采购员。

而当时的工厂早已是 “烂摊子”。

从创办开始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产品堆在仓库没人要。

但曹德旺却看到了这个工厂的前景,认为这个工厂能赚到钱。

终于在六年的积累之后,曹德旺成功承包了这家工厂。

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曹德旺就成功把玻璃销量从几十万片变成200万片。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产品数量能有20多万的净利润。

但这只是开始,一个偶然机会,才让曹德旺真正接触到汽车玻璃这个领域。

1984年他到武夷山游玩,顺手买了一根拐杖,但当他准备肩扛拐杖坐车时。

司机却说“你小心一点,别碰坏了我的玻璃,几千块钱一块呢,你赔得起吗?”。

深耕玻璃行业的曹德旺觉得这个汽车玻璃成本最多100元。

怎么到了司机嘴里就变成几千块了,这引起了他的好奇。

回到福州调查之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事实。

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被日本和欧美的企业完全垄断了,在这个暴利的市场,中国却连一个有影响的品牌都没有。

为了能够研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曹德旺甚至将房子都抵押贷款了,入股高山异型玻璃厂,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始终“死磕”汽车玻璃这一件事。

正是这份坚守,让福耀一步步超越国际巨头,最终成为全球车企的“首选供应商”。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踏实做事的企业家,会因为一个决定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无妄之灾

2021 年,曹德旺干了一件惊动全网的事。

捐出100亿,创办“福耀科技大学”消息一出来,舆论直接“炸锅”了。

有人夸他“有担当,为人民着想”。

可比赞誉声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

“一个企业家不好好卖玻璃,凑什么热闹办大学?”

“民营企业办大学,能保证学术自由吗?”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曹德旺没有急着辩解,而是用实打实的行动给出答案。

他首先明确了学校的定位“,非营利性大学”。

要知道,现在很多民办大学、私立学院,学费动辄一年几万,有的艺术类专业甚至要十几万。

可反观福耀科技大学呢?

每年学费只需要5600元,这个价格,比很多公办院校的学费都低,甚至连学校的运营成本都不一定够。

从这就能看出来,他办这所大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期待能培养出人才。

为了确保办学质量,曹德旺还请来前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担任校长。

不仅如此,曹德旺还表示自己完全不会干预学校的运营。

因此,在今年福耀科技大学迎来了首批50名本科生。

但你可别小瞧这50名学生。

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基本上在六百分以上,都远超当地的一本线。

更关键的是,学校的培养模式也很“实在”。

每个学生都采用“双员制”,有负责理论培养的老师,也请企业家来授课,而且有很多企业提供实习机会。

曹德旺的这些“脚踏实地”的举动可以说直接将那些质疑的声音击碎了。

可就在“办大学”的争议刚刚停火的时候,又有人翻出了另一件事情。

误会太深

多年来,曹德旺一直坚持做慈善,累计捐赠超百亿。

但这件好事,却也被网友质疑。

“做慈善这么慷慨,对自己员工却苛刻”。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福耀集团现有4万名员工,月平均工资达1万元,远高于国内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公司出台了为困难员工提供资助的措施,直系亲属患重病时,集团也会进行资助。

更关键的是,曹德旺做慈善,用的全是自己的钱,从未动过福耀集团的 “一分公款”。

即便如此,曹德旺的身边还是时常围绕着讨论声。

而近日,人民日报亲自专访,才让大家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这次专访,不仅澄清了他最近身上的争议与谣言。

更让大家看到了曹德旺的“企业家境界”。

曹德旺在专访中说,“民营企业家应当有抱负、有责任、有胸怀、有境界”。

这句话不是喊口号,而是他几十年的行动准则。

而通过这次《人民日报》的专访,我们也能看到曹德旺如今的真实处境。

他并不是大众印象中那种汲汲营营的商人,而是一个真正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的良心企业家。

如今再看李嘉诚多年前的一句话。

“是否赚钱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你做人是否有意义,别人肯信任你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看来李嘉诚真是一个字都没说错。

他不是一个“完美企业家”,也有被误解、被质疑的时候。

但他始终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做企业不偷工减料,做慈善不沽名钓誉,办教育不急于求成。

他的“良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藏在他多年以来的每一个举动中。

结语

曹德旺并不是神坛上高不可及的人物。

《人民日报》的专访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有坚守的执念,也有面对争议的无奈。

他有百亿身家的底气,也有至今仍为教育奔波的初心。

正是这份“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实业家的底色。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曹德旺这样值得信任的实干家。

他们或许会被误解,但时间终会证明。

做人做事都凭良心凭信任,才是最长久的“成功之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新黄河、央视财经、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人民日报   处境   专访   真实   曹德旺   汽车玻璃   企业家   玻璃   中国   福清   慈善   大学   事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