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暑未消,长夏正当时丨节气话健康

雨后风凉暑气收,

庭梧叶叶报初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01. 养生小贴士

“立秋虽到暑未消”,暑湿与初现的秋燥交织,极易损伤脾胃。此时若贪凉饮冷或进食不洁,肠道屏障受伤,腹泻、腹胀等肠道疾病便随之而来。日常保健可以“按摩以下3个穴位,可帮助健脾祛湿、调理肠道——

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3寸

胫骨前脊旁开一横指处

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

阴陵泉穴

位于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02. 夏季预防腹泻

夏季腹泻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从临床角度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常见腹泻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腹泻、肠道本身结构问题导致的腹泻和一些胃肠功能问题导致的腹泻。

腹泻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导致的感染,如果在家中出现腹泻症状,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蒙脱石散和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用来止泻的药物,口服补液盐的服用可以使我们避免脱水的情况,如服用以上药物症状仍不缓解,请及时就近就医。

饮食方面建议

建议大家清淡饮食,如有隔夜饭菜请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后再食用。目前仍处于夏季三伏天,气温升高、湿度增加,野外各种菌类生长增多,提醒大家不要随意进食野生菌类,避免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发生。

03. 科学贴秋膘

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贴秋膘”是传统养生习俗,但现代人营养结构及生活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盲目进补易引发肥胖或代谢负担。我们现在要用科学的方式延续这一传统养生习俗。

立秋后暑湿未消,脾胃功能较弱,过量摄入高脂肉类、油炸食品等会加重消化负担,引发腹胀或便秘。建议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材,烹饪方法尽量避免油炸、烧烤,改用清蒸、炖煮最好。

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可用豆制品、深海鱼替代部分红肉,避免浓汤及动物内脏。老年人和脾胃弱者多喝粥羹,肉类剁碎成丸或羹汤,减轻消化负担。儿童和孕妇侧重优质蛋白和钙铁的补充,避免生食海鲜。贴秋膘的本质是“调养”而非“增肥”。顺应“少辛多酸、滋阴润燥”的节气规律,结合体质选择食材,才能为秋冬健康筑牢根基。

04. 节气膳食和茶饮

适合立秋节气的膳食和茶饮,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山药薏仁炖排骨”和“陈皮老寿眉茶”,可健脾养胃,理气和中,清补而不滋腻,又能祛湿止泻。

山药薏仁炖排骨

做法:薏仁洗净后浸泡1小时;山药去皮切段。排骨冷水下锅,焯去血沫,捞出冲净。砂锅加清水1200ml,放入排骨、薏仁、姜片、少许料酒,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40分钟。加入山药、红枣,再炖20分钟至山药软糯,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陈皮老寿眉茶

做法:老寿眉白茶、陈皮温水第一泡洗茶去尘,置入盖碗或养生壶,冲入90-95℃热水300-500ml。首泡静置3分钟后即可饮用,之后可反复续水3-4泡至味淡。

解锁节气健康密码

尽在“人民”健康科普

我们下个节气见!

节气话健康相关科室公众号推送

供稿 | 中医科 姚子昂、感染科 王越、临床营养科 吕净

策划 | 宣传中心

编辑 | 师雨

视频 | 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养生   长夏   立秋   节气   健康   山药   穴位   肠道   陈皮   脾胃   胫骨   菌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