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的合作,曾经是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一段佳话,英国的工业底蕴加上中国的投资活力,本该擦出共赢的火花。
然而,2025年4月,英国突然通过一项紧急法案,要接管中国敬业集团旗下的英国钢铁公司,还传出可能动用海军“护航”的消息。
那么,英国这么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
2025年4月,英国议会火速通过了一项紧急法案,目标直指位于斯肯索普的英国钢铁公司。
这家工厂有两座重要的炼钢高炉,英国政府担心它们停工会导致国家失去生产原生钢的能力,成为七国集团(G7)里唯一“没钢可炼”的国家。
为了保住这些高炉,法案给了政府很大的权力:可以直接插手工厂的运营,甚至派人强行进入厂区保护设备。
如果企业管理层不配合,可能会面临最高两年的牢狱之灾或高额罚款。
更让人意外的是,如果政府决定把工厂收归国有,股东拿到的补偿将按“市场价格”计算。可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场估值几乎为零,敬业集团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为了推动这项法案,英国首相斯塔默甚至破天荒地在周六召集议会开会,这种紧急会议在英国历史上也只有六次。
这阵仗让人感觉,政府似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表面上看,法案是为了救英国的钢铁工业,但细想却不简单。
为什么非要针对一家中资企业?这件事会不会影响中英两国的关系,从而成为中英经贸关系的新转折点?
英国钢铁公司这几年日子可不好过,它每个月都在亏钱,平均每月烧掉70多万英镑。
为什么亏得这么厉害?
首先自然就是是电费、燃气费贵得离谱,这点欧洲人非常清楚,其主要就是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这就让大量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与英国人无缘。
此外,英国早就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日不落帝国”了,其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劳动力价格,都无法同世界上其他的钢铁企业进行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只能通过不断补贴的方式,来让这家仅存的钢铁厂继续运行下去。
而最后一点,就是英国作为一个岛国,由于其综合影响力的衰落在,和就导致英国进行炼钢所需的很多原材料,有时难以运达。
面对这一窘境,英国海军甚至一度表示要派出海军舰艇来对运送有关原材料的船只进行护航。
但即使这样,这家钢铁公司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糟糕。
如果不是敬业集团已经砸了12亿英镑想救厂子,可能这家企业早就已经倒闭了。
可长时间的亏损,也令敬业集团非常难受,他们急于甩掉这么一个“包袱”。
但英国政府担心,如果敬业集团撑不下去了,可能会关掉高炉,而没了它,造船、建桥、造武器都会受影响,英国更是会成为G7为唯一不能自己炼钢的国家。
所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英国政府其实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挽留敬业集团,以此来避免这家钢铁厂倒闭的命运。
只是,随着英国国内越来越高的的生产成本,以及在特朗普回归之后,全球多地掀起了很多“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这就让敬业集团在英国的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这一次,纵使英国政府怎么挽留,敬业集团也还是希望能够早日甩掉这么一个赔钱的包袱。
面对这一情况,现任英国政府只能硬着头皮推这个法案,摆出一副“保护工业”的姿态。
然而,英国政府的强硬举措并非没有争议,法案的实施不仅牵涉到对一家中资企业的直接干预,还可能为中英双边关系蒙上阴影。
敬业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在英国的投资本应受到市场规则的保护,但如今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那么面对英国这么一个做法,中方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面对英国的紧急法案,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
4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呼吁英国政府公平对待中资企业,避免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或泛安全化,以维护中国企业对英国市场的投资信心。
事实上,敬业集团自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以来,始终致力于维持其运营,为当地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并为英国的工业体系注入了活力。
但英国政府的接管行动却让这家企业的努力付诸东流,也让其他有意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感到不安。
所以未来的关键在于,两国能否通过对话弥合分歧,避免让短期的危机应对演变为长远的信任裂痕。
观察者网:《英国政府召集议会通过紧急法案,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2025年4月13日
中国新闻网:《中方回应英国将中资背景钢铁企业收归国有》2025年4月14日
中国青年报:《外交部:希望英国政府公平公正对待在英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2025年4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