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的四大实权人物(排名)

孙中山,国民党的缔造者,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没了孙中山这根定海神针,党内各路人马开始争权夺利,尤其是四大实权人物——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他们在孙中山去世后的短时间内,成为国民党最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年5月4日生于广东三水。他是孙中山的老跟班,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算是革命元老。辛亥革命前,他还干过刺杀清廷摄政王的大事,虽然没成功,但名声大噪。孙中山对他挺信任,多次让他负责重要任务,比如起草文件、搞宣传啥的。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抓住了机会。他跟苏联顾问鲍罗廷关系好,又有党内左派的支撑,很快就爬到了高位。同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两个位置,一个管政治,一个管军队,实权可以说大到没边。当时国民党还在搞国共合作,汪精卫延续了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靠着苏联的援助和共产党的支持,他在党内地位一时无人能敌。

不过,汪精卫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杀,这事成了他和蒋介石翻脸的导火索。廖案牵扯到不少人,汪精卫想借机整顿党内,但蒋介石趁机发难。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用武力逼宫,汪精卫直接被架空,没办法只能跑去欧洲“养病”。

1927年,汪精卫卷土重来,在武汉搞了个国民政府,跟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对着干,这就是有名的“宁汉分裂”。但他的武汉政府缺钱缺兵,最后还是撑不下去,被迫跟蒋介石妥协。到了抗战时期,汪精卫彻底走歪路,1938年投靠日本,1940年在南京搞了个伪政府,成了臭名昭著的汉奸。1944年11月10日,他在日本名古屋病死,61岁。

汪精卫排第一,是因为他在孙中山去世后那几年,确实是国民党里实权最大的。手握政治和军事大权,又有苏联撑腰,当时连蒋介石都得暂时给他几分面子。不过他后来的投敌行为,也让他成了历史上的反面教材。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生于广东番禺,也是孙中山的铁杆战友。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文笔好,脑子活,帮孙中山写了不少宣言和文章。辛亥革命后,他当过广东都督,后来多次代理孙中山的大元帅职务,管广州的后方,算是党内资历很深的人物。

孙中山一走,胡汉民本来觉得自己能接班,毕竟他跟孙中山关系近,又有行政经验。但现实很骨感,1925年汪精卫抢先一步当了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只捞了个外交部长。这位置听起来挺高大上,可没啥实权,外交那会儿基本靠苏联顾问说了算,他也就是个摆设。

更倒霉的是,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后,胡汉民还背了黑锅。因为刺杀案牵扯到他堂弟胡毅生,他被怀疑跟右派有勾结。汪精卫和蒋介石趁机把他挤走,胡汉民只能灰溜溜地出国,去苏联“考察”了一圈。

1927年,胡汉民回国后跟蒋介石合作,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地位有所回升。但他跟蒋介石理念不合,反对蒋搞独裁。1931年,蒋介石把他软禁在南京汤山,彻底撕破脸。放出来后,胡汉民回广州想东山再起,可那时蒋介石已经大权在握,他再怎么折腾也没翻出啥浪花。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因脑溢血死在广州,57岁。

胡汉民排第二,因为他在孙中山时期的分量很重,资历和能力都不差。但孙中山去世后,他没抓住机会,被汪精卫压制,后来又被蒋介石边缘化。实权虽不如汪精卫,但影响力还是有的。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家里是华侨。他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跟孙中山走得很近。廖仲恺最大的本事是搞钱,被称为“孙中山的钱袋子”。他当过广东财政司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靠着人脉和能力给革命弄了不少经费。

孙中山死后,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核心人物。他支持联俄容共,帮着搞国共合作,还在黄埔军校当党代表,培养了不少革命军官。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时,他是财政部长,手里管着钱袋子,地位很关键。

可惜,廖仲恺的好日子太短了。1925年8月20日,他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刺杀,年仅48岁。这事背后很复杂,有人说是右派干的,有人怀疑跟胡汉民有关系,但真相至今没完全搞清楚。廖仲恺一死,左派损失惨重,蒋介石趁机上位,党内格局彻底变了。

廖仲恺排第三,因为他在世时实权不小,尤其是财政这一块没人能替代。但他死的太早,没能像汪精卫和胡汉民那样长期影响国民党,所以排在这俩人后面。

许崇智,1886年10月7日生于广东汕头,家里条件不错。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回国后投奔孙中山,当过建国粤军总司令、军事部长啥的。许崇智打仗有一套,帮孙中山平过不少叛乱,算是国民党里的军事强人。

孙中山去世时,许崇智是军事部长,手里握着广东的兵权。那会儿国民党军队还不算强,他的部队是主力之一,所以地位挺高。1925年初,他还配合汪精卫和蒋介石稳住了广东的局面。

但好景不长,1925年廖仲恺遇刺后,许崇智的部下被指涉案,蒋介石和汪精卫联手把他踢出了广东。他只能辞职走人,从此退出权力核心。1927年,他短暂复出过,在南京国民政府当了个闲职,但没啥实权。后来抗战时,汪精卫拉他加入伪政府,他没干,保持了底线。1965年1月25日,许崇智在香港病逝,79岁。

许崇智排第四,因为他虽然一度掌兵,但在政治斗争中站不住脚,很快就被边缘化。比起前三位,他的实权和影响力都差一截。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这四位实权人物的排名,大概是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汪精卫靠着苏联支持和党内地位,短时间内风头无两;胡汉民有资历有能力,可惜没抓住机会;廖仲恺管钱管得好,但命太短;许崇智有兵有枪,却斗不过政治手腕。

这四个人,命运也各有不同。汪精卫从高位跌到汉奸的下场,胡汉民被边缘化郁郁而终,廖仲恺成了革命的牺牲品,许崇智隐退后倒还保住了晚节。他们的故事,折射出国民党那段混乱的历史,也让人感慨那时候中国有多动荡。权力这东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来的快去的也快。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为啥这么乱?主要还是因为孙中山在世时,党内派系就不少,有左派、右派,还有靠军事起家的。孙中山一走,没人能压得住这些派系,大家都想抢老大的位置。加上国共合作这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矛盾就更深了。

那会儿苏联给国民党不少帮助,派了鲍罗廷这些顾问过来。汪精卫和廖仲恺都靠着苏联支持站稳脚跟,但胡汉民和许崇智对苏联不感冒,后来蒋介石也跟苏联翻脸。这也解释了为啥汪精卫能暂时压过胡汉民。

四大人物里,蒋介石咋没上榜?他那时候虽然是黄埔军校校长,但还没完全掌握大权。廖仲恺死后,他借着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慢慢把这四人都挤下去了。到1927年,蒋介石基本成了国民党的新老大。

孙中山去世后的国民党,就像一盘散沙。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这四位实权人物,各有各的本事,也各有各的结局。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折腾的那几年,既是国民党的权力洗牌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回头看,权力这玩意儿,真不是谁想抓就能抓得住的,得看时机、看手段,还得看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实权   同盟会   国民党   苏联   左派   国民政府   党内   南京   广东   蒋介石   人物   历史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