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英雄联盟》生态体系的基石机制之一即将消失。10月20日,据外媒Sheep 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拳头游戏决定从2026年开始,取消欧洲地区联赛关于强制执行"本地培养"选手限制的规定。这意味着"本地培养"身份制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允许任何欧洲选手不受限制地参加任何地区联赛。通过此次改革,拳头移除了确保各联赛选手池中国家代表性的规则,所有EMEA赛区的选手,不管你是来自于阿拉伯还是土耳其,在欧洲地区联赛的任何一个联赛,都视为本土选手。
简单来说,2026年的欧洲地区联赛(简称ERL)的队伍可以派出来自不同地区的五名选手组成阵容。比如,五名西班牙选手如今可以共同在北欧NLC赛区出战,即使他们此前从未在该赛区参加过比赛。不过,ERL战队仍必须包含至少三名来自EMEA赛区的选手,这意味着仍不可能组建完全由非EMEA选手(如韩国、中国或美国选手)构成的阵容——这些选手依然被视为外援。
部分地区联赛或会选择实施本地化限制条款,但拳头将不再强制执行"本地培养"身份及其相关条件。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法国LFL联赛是全面取消此类限制的赛区之一。Sara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欧洲LEC是最高级别的比赛,然后就轮到ERL体系,拳头基于欧洲的地域划分成多个联赛,比如法国联赛、德国联赛、北欧联赛、英国联赛。
截至2024赛季,规则要求每支战队阵容中必须包含至少两名本地培养选手。2025年,拳头修改规则,允许各赛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严格的标准,甚至可将本地培养选手最低名额提高至三人。实际上,这杜绝了完全由新外援组成纯海外阵容的可能性。包括LFL、NLC和西班牙联赛Superliga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地区联赛,都要求战队至少拥有两名本地培养选手。例如比荷卢联赛就在今年夏季赛将最低名额提升至三人。
但从技术层面而言,战队原本就可以在没有本土选手的情况下参赛。例如今年夏天德国Prime League联赛的TeamOrangeGaming战队就没有启用任何德国、瑞士或奥地利选手。本地培养规定的初衷是鼓励战队从本土人才库选拔队员,限制外援数量,帮助各国联赛围绕能长期效力的本土明星构建赛区特色。
这支战队能在没有本土选手情况下参赛,是因为外援选手可通过特定途径获得本地培养身份。根据《2025年欧洲地区联赛规则》第1.3条款,外援选手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在参加当届赛事首场比赛前60个月内,于该赛区合法居住并实际驻留累计不少于36个月
- 在参加当届赛事首场比赛前五个赛季中,至少有三个赛季在该地区联赛战队阵容注册并参与多数比赛
- 对于LEC选手:若其所属LEC战队拥有地区联赛队伍,在参加当届赛事首场比赛前五个LEC赛季中,至少有三个赛季被注册在LEC战队阵容并参与多数赛程
- 此外,若选手整个赛季注册在地区联赛战队却未实际参赛(且未同时参与其他地区联赛),该赛季仍计入本地培养资格
- 选手年满13周岁后,在该赛区合法居住并实际驻留累计达36个月
- 选手可通过参加任何晋级EMEA大师赛的一级地区联赛,或通过每个赛季举办三个赛段、且能晋升至一级联赛的低级别联赛获得本地培养身份
此项决策正值欧洲电竞界关于地区联赛未来与赛区竞争力的广泛讨论。在LEC战队于全球总决赛开局受挫后,二级赛区的人才更新已成为关键议题。取消限制后,从技术层面而言,现在可以组建一支汇聚五名最顶尖欧洲地区联赛选手的超级战队。与此同时,这项变革也带来顶尖选手向少数主要赛区集中的风险,实力较弱地区联赛或将面临人才流失。这种转变可能进而影响EMEA大师赛的竞争格局,地域性特色会被削弱,小赛区的选手难以。
结合LEC与欧洲地区联赛正在推进的其他改革,此举可能是迈向欧洲地区生态整体化整合的又一步骤。不过,Sara不觉得这个改动很好,ERL体系允许超过10个的地区联赛存在,有些地区的《英雄联盟》人才库就是不如法国、德国、西班牙。由于本土选手的条款,使得这些小赛区的新人选手仍然有出场机会,如果2026年放开条款,这些小赛区的队伍就无需考虑本土选手,直接招募法国、西班牙等地区的选手,能在英国联赛组出5个法国人的队伍。
对于小赛区的本土选手而言,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会被其他地区的欧洲选手抢走首发机会。而且,这种小赛区的比赛一般只有当地观众会看,葡萄牙的观众真的想在当地联赛看到5个意大利人吗?另一方面,不少欧洲观众认为,拳头此举其实是为了LR战队,在整个2025年,LR战队三次拿到NLC冠军和两次EMEA大师赛冠军。一旦拳头放开限制,LR战队就不只是能参加北欧联赛,还能参加法国联赛或者西班牙联赛,这些联赛的关注度明显更高。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