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的入党故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专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开国将帅及抗日名将的入党故事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跨越年龄、地域的信仰光芒。他们出身各异,背景多元,其中不乏在海外寻求真理并毅然加入党组织的先驱者。正是这份共同的理想信念,将来自五湖四海、经历迥异的杰出人物汇聚在党的旗帜下,共同铸就了党的辉煌与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史诗。他们的入党经历,是理解党凝聚伟力的生动教材,是砥砺新时代奋斗者理想信念的宝贵精神源泉。
左 权
1922年 · 17岁
秋天 在叔叔左铭三和亲戚的资助下,考入醴陵县立中学。为节省费用,左权寄居在离学校四里左右的姨父家中。在同窗好友、共产党员宋时轮的介绍下,左权在学校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步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阅读了《马克思主义浅说》《社会发展史》《向导》《新青年》等一大批进步书籍报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党组织发起的反对教会的斗争和禁止日、英货等运动。
1923年 · 18岁
冬天 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派人来醴陵招收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左权与张际春、李人干、蔡升熙、宋时轮等人报名投考,并被录取。
1924年 · 19岁
7月 与蔡升熙、陈启科等20余人,组织了一个革命团体——莲社。该社的宗旨是实行“三民主义”和“兵工政策”。左权等每个成员都照了一张单人戎装照片,写了简历,刊登在“莲社”杂志上。
11月 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第二队并入黄埔军校,左权、陈启科等学员随之转入该校,并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
1925年 · 20岁
1月 左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陈赓和周逸群,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亲自为其主持了入党宣誓仪式。
黄埔军校建立之初,这里的政治言论比较自由。军校训令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马克思的肖像整版地印在《中国军人》等校刊上。除了政治课所学习的《三民主义浅说》《帝国主义》《国民革命概论》这些教材之外,还能读到诸如《苏联研究》《社会进化史》《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大纲》《中国职工运动》《中国农民运动》等不久被列入禁书范围的书籍。
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左权进入黄埔军校的1924年11月,刚从欧洲归国不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是应孙中山、廖仲恺的邀请,由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工作的。前任政治部主任邵元冲,是一个典型的官僚,根本不懂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平时既不接近学生,也不接近教官。他平时住在广州,每隔一两天到军校政治部去一次,除了举办过两次政治讨论以外,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事。他所主持的政治部只有两位担任记录的书记,成为一个死气沉沉、毫无作用的空架子。26岁的周恩来到任之后,按照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和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扩大和健全了政治部的组织机构,增加部员,设置指导、编纂、秘书三股,选调共产党员到各股任职;并加强对军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制定了课程训练计划,聘请常任政治教官,开设政治训练班,组织政治讨论会,发行期刊、专刊、文集、丛书、画报,编办墙报,教唱歌曲,成立血花剧社。短时间内,在学员和教官中形成了研读政治书籍、注意社会潮流的极其活跃的校风。同时,周恩来还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建立和直接领导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军校大操场上,左权和同学们席地而坐,听政治大课。这种大课是在室外,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是只听而不做记录,但左权仍把膝盖当作课桌,认真听讲和记录。一张方桌上,军校主任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恽代英站在桌子上给学员们讲课。他幽默地讲道:今天我就讲讲青年运动问题。在我们广州有三种青年类型:广东大学学生,文而雅又弱;岭南大学学生,香而艳又骄;黄埔军校学生,黑而臭又壮。但是,我说我们黄埔军校学生特别具有劳动人民的本色,都是受过锻炼的革命好汉,干革命,爱革命,拥护革命,并愿意为革命献身。听到这里,台下的学员们鼓起掌来。恽代英继续说:不过这三种类型是活的,可变的,不然要我们做革命工作干什么?黄埔军校初创时,许多广州少女,见黄埔学生都掩鼻而过,不屑一顾,听说现在都争着要嫁黄埔学生了;广东大学学生,越来越多地要投笔从戎考黄埔军校了;那么岭南大学学生也不可能是一块铁板,一定也在变化之中……恽代英的精彩演讲激起学员们心中的共鸣,使他们在欢笑中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像恽代英这样以共产党员身份在黄埔军校中担任领导职务或教官的还有熊雄、叶剑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深深地影响着军校的每一位学员。
左权对这种气氛和环境很满意,觉得虽然生活在黄埔这个弹丸小岛上,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欢快的自由感。因而,他在军校中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常常得到教官和队干部的表扬。他学习的步兵操典、射击教范、战术学、兵器学,门门优秀。学校进行野外演习和夜间演习时,他都临场不乱,表现得很出色。他尤其注重政治学习,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革命立场坚定,受到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注意,并开始着重对他进行培养。在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着意培养下,左权的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左权在入校不久后结识了蒋先云、周逸群、许继慎等思想进步的同学,并与原陆军讲武学校的同学蔡申熙、陈赓、苏文钦有了更深的交往。后来,左权知道这些同学大多数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内心更是羡慕不已。
1925年1月的一天,正值休息日,当左权坐在教室里看书时,同学陈赓走到他面前,相邀到教室外面走走。两人来到山坡上,左权刚坐定,陈赓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相信共产党吗?”左权感到突然,但还是真诚地回答:“相信。”陈赓又问:“你了解共产党吗?”左权直率地回答:“她为工农利益奋斗,是进步的党。”陈赓说:“有一个人要见你。”左权急忙问:“谁?”陈赓回答:“政治部的周主任。”左权惊讶地说:“周恩来主任!”陈赓说:“正是他,时间是今天晚上8点。与你同去的还有苏文钦同学。”
左权兴奋极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有极高的威望,他工作忙,军校的学员要见他,除了在操场上会操,或是在课堂里听报告,此外是很少有机会的。现在周恩来主任派人来约自己,真是出乎意料。左权此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傍晚,左权吃过晚饭后,着装整齐,与陈赓、苏文钦一起来到周恩来的住所。周恩来主任身穿军服,他见到陈赓与左权、苏文钦进来,连忙停住手中正在写字的毛笔,从坐着的椅子上起来,与他们一一握手,并招呼他们围着桌子坐下。
陈赓向周恩来分别介绍了左权和苏文钦。周恩来笑着说:“你们两个都是湖南人。湖南多水,所谓三湘七泽,屈原大夫就到过这些地方。我也到过潇湘关,它离醴陵县十里,是潇水、湘水的合流处,也叫潇湘镇。”亲切的话语,平易近人的态度,一下子把左权和苏文钦的紧张情绪冲跑了。他们感到坐在面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军校领导,而是一位随和可亲的好友、知己。左权激动地回答:“我家里穷。除了醴陵县城,来广州前,其他地方没有去过。”苏文钦回答:“我也一样。”周恩来对他们说:“你们两个是醴陵小同乡,程潜也是你们的同乡。”苏文钦回答:“我和左权在醴陵中学时是同班同学,又是一同考入陆军讲武学校的。”周恩来点了点头,然后问左权:“家里几口人?”左权回答:“父亲在我出生后的第二年去世了,家里有母亲、哥哥、嫂子,都是种田的。一个姐姐出嫁了,姐夫李人干也在咱们军校,他现在在教导团当军官。”
周恩来又向左权和苏文钦问道:“你们在讲武学校时为什么组织莲社?”左权回答:“我们憎恨压迫人的社会,立志要奋斗,要报国,要像共产党员一样……”接着,周恩来亲切地问道:“你们愿意像个中共党员?”左权、苏文钦这时都很激动地站了起来,说:“愿意,一百个愿意!”周恩来走前一步,严肃地说:“共产党员可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左权回答:“我是农家子弟,能吃苦。”周恩来又说:“共产党员要严守秘密,甚至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左权、苏文钦都郑重而又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时站立在一边的陈赓走过来说:“经过我的考察,左权、苏文钦同学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意作为他们的入党介绍人!”听到这里,左权和苏文钦激动地抓住陈赓的手,连声感谢。
当晚,周恩来这位有炽热爱国精神、卓越组织才能的年轻长官,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对革命的挚情,给左权和苏文钦上了第一堂党课。他在其中讲道,中国民众饱受列强压迫、昏官欺凌、军阀蹂躏,农工商各界的痛苦早已经不堪忍受。解除压迫与痛苦的途径就是要革命,建立革命军。革命军是实现革命主义的先锋。
第二天傍晚,左权和苏文钦又接队部领导的通知来到周恩来住处,陈赓、周逸群已经先到。左权和苏文钦各自从周恩来手里接过一份《中国共产党员申请书》,当即开始填写。左权端端正正地写着:“左权,湖南省醴陵县平桥乡黄猫岭人,一九〇五年二月初十日,阳历三月十五日生,幼名自林,字叔仁……”
稍后,左权和苏文钦面对缝制有镰刀锤头图案的旗帜,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举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这样,1925年1月,左权由陈赓和周逸群介绍、周恩来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20岁。此后,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左权,以坚定的信念,炽烈的热情,为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只要是党布置的工作,他都积极去做,去完成。他学习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积极。周恩来后来说:“左权同志不仅是革命军人,而且是革命党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成为他以后近二十年政治生活中的准绳。”
——摘自《左权传》第2版
图书介绍
《左权传》编写组 著
2025年6月第2版第3次印刷
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简介
《左权传》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军事科学院组织编写并审定,是一部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传记作品,真实记录了左权生平事迹,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书稿语言平实、叙述生动、史料详实。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