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芜湖日报】
在繁昌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位老师,她叫李星。1993年出生的她,不仅教语文,也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她常说:“正因为我自己走过这条路,才更明白他们需要什么。”
几年前,李星的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她带着孩子四处做康复、求医,深知其中的不易。但她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把这份经历化作了更大的动力。面对自己的孩子需要长期康复和高额支出的现实,李星没有抱怨,反而更坚定了帮助他人的决心。从去年开始,她悄悄帮助身边的困境家长,送衣服、介绍零工,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今年3月,区里筹建特教学校,她第一时间报名,“我就是想为这些孩子做点事”。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陪伴。她每天接送学生,陪他们吃饭、游戏,自费买水果、零食,给小女孩梳头,准备文具。有些孩子从来没吃过芒果,没穿过新衣,她记在心里,一点点帮他们实现。
建校之初,困难重重:教师紧缺、家长不信任、课程还不成体系。李星二话不说扛起重活,来回奔波,只为“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孩子”。她在课堂中推动绘画疗愈,带着孩子一笔一画表达内心。渐渐地,不敢开口的孩子开始通过画面交流,沉默的教室里也有了笑声。
李星坚持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从入学评估到日常教学一丝不苟。她不仅是老师,更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和心理辅导员,很多孩子愿意向她敞开心扉。她还默默关怀着同事——每天提前到车站接送家住得远的老师上下班,晚上绕路陪伴等车;新教师刚入职不适应,她便主动代课,为他们争取更多学习时间。
她的爱心延续到校园内外。校外,得知一名叫欣欣的女孩因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她累计捐助2000余元帮助女孩和家人渡过难关。她还常年参与公益捐助,尽管数额不大,但她始终相信“能帮一点是一点”。校内,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新衣,为奔波接送孩子的家长订购冲锋衣,甚至联系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理发。这些点滴行动悄然汇聚成温暖的河流,浸润许多渴望关爱的心灵。
曾有同事问她,这么累图什么?她笑了笑说:“看见他们笑,值了。”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有朴素的心愿。她常说:“教育就是播种,你要等,也要信。”(记者 王世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