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面包圈粉年轻人,药食同源迎来千亿商机

药食同源的风,越刮越猛了。从养生水到药膳面包,中式养生正在食饮圈掀起新的消费浪潮。

在东方养生智慧与现代消费需求的碰撞中,药食同源理念正掀起一场静默革命。这一源自《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如今正以面包、糕点等现代食品为载体,重新定义健康消费的边界。

当年轻人开始捧着印有黄芪养生包字样的纸袋在社交平台打卡,当医院食堂的八珍司康成为排队爆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行为的变迁,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健康趋势下催生的新增长逻辑。

药膳面包成新宠

要说,今年最卷的生意赛道,烘焙圈绝对称得上名号。一方面,年轻人忙着涌进超市购买冻品蛋糕;另一方面,他们又忙着去医院药膳窗口排队抢购养生面包。如果说前者是为了追求性价比,后者则是对健康焦虑的真实写照。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普洱市人民医院面包房日销3000个”“上市后1小时内即刻售罄”等新闻报道再次将中式养生话题掀至舆论高地。

据人民网报道,今年各大中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今年上半年,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刚推出,就成了本地爆款。专业医师团队研发出的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七宝美髯包等带有中药食材成分的烘焙产品,在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在1小时内便售罄。

出圈的并不只有上述一家医院。实际上,中式养生的风早就吹进了全国各大中医院。无论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推出的颇具地方和医院双重特色的折耳根面包,还是上海市中医医院推出的五行面包,都成为了当地人气产品。

我们梳理发现,在中式养生趋势下,中医院迎来了药食同源新风潮,养生场景也从药物治疗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向着治未病大趋势发展。

据养生爱好者Lolita介绍,她在上海市中医院活动现场就曾尝试过一款“金系”南瓜山药百合包。“虽然味道和市面上的普通面包确实不太一样,但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吃。我个人总是早上起来咳嗽,希望早餐吃下这款面包后可以起到养肺润肺作用。”

针对此款面包,上海市中医医院护理部魏丽护士长也曾公开介绍道:“在中医五行理论中,金对应肺。这款南瓜山药百合包,选取金黄的南瓜、洁白的山药与百合精心制作,不仅色彩清新雅致,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此外,我们围绕养肺,还搭配了鸽子汤,其中加入党参、山药等材料,同样是养肺佳品。”

注重养生的不止南方人,北方市场同样火热。据了解,位于天津中医院一楼的烘焙店元气养生局,每天也是人来人往,平均在店顾客20人以上。该店店长介绍,除了前来就医顺道买面包的患者外,也有不少顾客专程前来买中式面包。

在我们看来,年轻人之所以热衷抢购医院面包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官方权威做背书,消费者对医院有着天然信任度;二是传统良药苦口的产品风味开始得到改善;三是消费者在口感与负罪感之间找到新平衡。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认为,当前消费者购买中式面包的原因,在于药食同源食材+面包的结合创新了传统食品的形式,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颖、独特食品的好奇心。

商家抢滩千亿新商机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自2024年以来,无糖饮品、功能饮料、无麸质类等主打健康概念的产品受消费者热捧。但随着国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和同类商家陷入同质化竞争,单纯主导无糖或者配方干净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药食同源为卖点的产品更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新中式养生需求,该品类因此迎来爆发增长。

中医院面包遭到年轻人哄抢,本质上还是药食同源的趋势红利。根据2025年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2万亿元。

事实上,除了医院,药企老字号和各大食饮品牌也在积极抢滩该品类红利。以同仁堂这家老字号为例,他们就在积极布局中式养生赛道过程中,在“老中医”的基础上玩出了新花样。他们不仅新推出了健康烘焙子品牌知嘛健康,还摆脱传统开店选址的路径依赖,把新店直接开进了商场里。

在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五棵松万达店,店内有包括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五红丹麦卷等多款中式面包产品在售,单价在16—36元之间。虽然不算便宜,但品种丰富,颜值颇高。初入店堂,很难发现这是传统老字号的身影。

中医院被年轻人挤满的同时,也给了糕点品牌、茶饮品牌新的启发思路:以中药成分作为新兴卖点。黄芪补气水、红枣补血膏、红豆薏米祛湿粥……越来越多的食饮品牌在食材和药材中挖掘增量密码。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近三年,药食同源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递增趋势。截至目前,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与药食同源相关的企业约为2900余家,其中,2024年1月至11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400余家。

以养生水品类为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养生水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超350%,成为饮品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2028年,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百亿市场面前,各路玩家争相入局。元气森林、好望水以红豆薏米水入手,茶百道、奈雪的茶则以陈皮、桃胶、黑糖构建新茶饮体验。阿里旗下新零售平台盒马与同仁堂、李良济老字号联手,尝试将药食同源的旧方,转译为年轻人日常可饮的新习惯。

行业人士认为,当消费者早就厌倦了各类食品刺客时,药食同源让陷入价格内卷的商家看到了新的商机与品类机遇。无论是药膳奶茶、还是药膳面包,抑或是药膳轻食,药食同源正在成为赛道玩家的创新引力与增量因子。

养生就是养情绪?

年轻人涌入医院购买面包,本质是养生焦虑的精准释放。在后疫情时代,中医的治疗方式让全社会重新意识到中医药的特定优势,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养生圈盛行。

另外,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追求健康生活成为消费者愿意付出时间与金钱的新重心。根据魔镜洞察《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报告,35 岁以下人群亚健康比例攀升,抗疲劳、助睡眠等需求凸显,但传统滋补品的繁琐与苦涩让他们望而却步,中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恰好填补这种市场空白。为此,6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保健品、57%愿意购买滋补品、57%愿意食疗养生。

另据《2025女性健康食品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药食同源类消费者51%为女性;65%的消费者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提高。

尽管药膳面包满足了年轻人的情绪需求,但其本质仍是食品而非药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对媒体表示,药膳面包既然称为药膳,就要辨症用药,讲究中医药理论配伍,将药食同源食材和面包科学结合。不管是卖面包的,还是吃面包的,要明确两点:一是面包本质仍是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二是有效性取决于体质适配性与食用量,过量摄入反而加重代谢负担。

在我们看来,药膳食品走红的同时,商家和医疗机构也需要在文化营销与科学配方间找到平衡——既要保留传统智慧的精髓,也要以科学依据支撑产品营销,避免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归根结底,这波药房面包热是新中式养生浪潮的一个切片,折射出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但真正的养生,从来不是追逐潮流,而是基于科学认知的长期坚持。

撰文-西兰卡普

微信设计-海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美食   面包   年轻人   医院   商机   药膳   中医院   消费者   健康   食品   趋势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