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场国足对阵香港队的比赛中,19岁小将在挑球过人后遭遇对手两次攻击。先是对方2号球员打了他脑袋,接着6号球员用肩膀撞他。王钰栋一开始没反应,后来实在忍不了才动手,结果两队球员开始互相推搡。
挑球过人是足球规则允许的技术动作,王钰栋当时也没刻意炫技。但对方两人明显故意挑衅,尤其是6号球员明显欺负他年轻好欺负。这种行为在职业比赛中本不该出现,球员应该通过正常对抗解决问题。
裁判当天对这两次攻击动作处理不严厉。如果按照国际足联新规,这种明显暴力行为至少该黄牌警告。但现场主裁好像没太当回事,最后还是靠球员自己较劲才被注意到。
很多球迷觉得王钰栋太实在,要是换个老油条早就夸张倒地假装受伤,这样对方就得吃红牌被罚下。但现在年轻球员在场上容易成为对手目标,尤其是技术好但经验少的苗子。
中国足协近两年统计显示,青少年联赛中恶意犯规事件增长了30%。很多攻击都针对年轻球员,因为他们通常不愿意还手怕违规。这次事件说明现有保护措施不够用,得想办法让裁判更严格判罚恶意动作。
香港队这两名球员赛后没公开道歉,网上有很多人骂他们打球不像话。其实这不只是个别案例,很多球队遇到有天赋的年轻人就爱用这种下三滥手段。
职业联赛现在都有视频回放系统,但基层比赛很少用。要是能普及录像复审,很多问题就能早发现。年轻球员也得学会保护自己,在遇到恶意动作时该申诉就申诉,不能光靠忍。
这次冲突视频发网上后,很多教练说要给队员多讲讲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有的建议教些基本防守技巧,避免被轻易攻击。但关键还是规则执行要到位,让动手的球员付出代价。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