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榕城的天气,总是任性得很。
这不,暮春时节,又给我们安排了一场倒春寒。
樱花被雨水打落满地的景象,正应了南唐后主李煜的那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般阴晴不定的天气,像极了初学饮茶的新手,总在冷热之间摇摆不定。
可节气不等人,谷雨已过,料峭春寒终将被立夏取代。
气温渐升,各大平台关于冷泡茶内容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们的后台同样收到不少关于冷泡茶的提问,无一例外,都是刚入门不久的新茶友。
那些精致的生活博主,都爱做冷泡茶。
高透的玻璃杯装着茶叶和各种水果小料,看起来的确清新美观,符合她们的审美风格。
但真正的老茶客,都不提倡喝冷泡茶。
冷水的温度,并不能完全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层次。本就浅淡的茶汤滋味在其他小料的影响下,更是所剩无几。
为了让茶的滋味更足,冷泡茶通常都要在冰箱泡上好几个小时。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甚至头天晚上就把茶泡好放进冰箱,等到第二天再喝。
且不论冷泡茶的滋味究竟如何,单看这隔夜茶,就是危害重重。
《2》
隔夜茶不能喝的原因一:隔夜茶容易引起细菌滋生。
茶叶,从生长,到采摘、加工,一切步骤都是为了留住这份来自自然的香气和滋味。
特别是白茶这样的茶类,为了长久的保存和陈化,要严格地控制含水量。
经过水的冲泡后,干茶被完全浸湿、舒展,茶叶内的香气物质、滋味物质不断析出。
泡出来的茶汤,蕴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一些内质丰富的高山茶冲泡出来的茶汤,甚至可以做到果冻布丁般的稠滑质感。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水溶性植物蛋白、天然果胶、茶氨酸、茶黄素、叶绿素、多酚类物质等等,还有芳香烃、芳香醇在内的多种芳香物。
多种物质集合,共同造就了一杯好茶的色、香、味。
但已经泡开的茶汤,和湿润的叶底,如果没有及时喝掉倒掉,就会变成天然的细菌培养皿。
潮湿又充满了养分的茶汤,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最佳场所。
尤其是夏天,气温高,对细菌繁殖来说,温度正适宜。
虽然低温能延缓细菌滋生的速度,但依旧做不到绝对安全。
放在冰箱里的蔬菜,时间一长,表面都会生出霉菌,更何况营养物质丰富的茶汤。
隔了几个钟头甚至一夜的茶汤,其中滋生的细菌难以估计,喝下去大概率要闹肚子。
喝茶,还是喝新鲜的好。
《3》
隔夜茶不能喝的原因二:隔夜茶的香气会大量散失。
内含物质丰富的茶,同样拥有大量的香气物质。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气,毫香、花香、清香、陈香、药香......不同的芳香物质相互搭配,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茶香世界。
这些香气物质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容易挥发。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一旦被沸水激活,就会持续不断的向外散发香气。
新鲜的茶汤喝起来香气浓郁,正是因为茶叶里的芳香物质大量释放,一部分挥发到了空气中,供茶客嗅闻,一部分落到茶汤中,丰富了茶汤的滋味。
泡茶,永远是现泡现喝最好,因为天然的茶香无法久留。
放了太久的茶,随着时间流逝,香气飘散,一杯原本茶香出色的汤水,也会变得平平无奇,索然无味。
喝隔夜茶,无法感受香气落水的奇妙体验。
市面上的无糖茶饮、纯茶茶饮层出不穷,虽然方便,但加工的技术再怎么到位,也无法还原现泡茶滋味,其问题就出在香气上。
现泡热茶的香与醇,是瓶装茶饮无法复刻的。
因此,在自己会泡茶、喝惯了好茶的条件下,很少有茶友会将就地选择瓶装茶。
而隔夜茶,不仅没有香气,滋味大概也不如精心加工的瓶装茶。
喝茶,还是新鲜的好喝。
《4》
隔夜茶不能喝的原因三:隔夜茶极易氧化,有变质变味的风险。
茶叶内部的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茶单宁等,与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
就像切开的苹果和土豆,切面暴露在空气中没一会,就会变褐变黑,虽然还能吃,味道没多大变化,但看起来,就没什么食欲。
隔夜茶的氧化同理。
茶汤长时间静置,茶水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汤色变得暗沉,汤面还会结起一层彩色的油膜,类似渔船的汽油泄露在水面的五彩模样,并不好看,反而有些油腻。
即便茶汤没有变浑浊,风味也早已大打折扣。
况且,茶叶氧化后,就会变得不新鲜,容易变质。
瓶装茶在生产时,在流水线上经历了无菌罐装,整个过程完全隔绝了氧气,所以保质期长。
但日常在家泡茶,不可能做到无菌环境,因此,茶汤放的时间长了,有变质变味的风险。
隔夜茶,并不单指前一晚泡下去,第二天喝的茶。
从白天放到黑夜,即使没有隔天,也同样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也算是“隔夜茶 ”。
甚至,从早放到晚的茶,细菌可能比隔夜的茶更多。
因为白天的气温普遍比夜里更高,细菌繁殖的速度更快,尤其是进入盛夏后,久放的茶汤大概率要变质。
闻一闻隔夜茶的叶底,如果从中闻不到清爽馥郁的茶香,反而有沉闷的、酸酸的味道,就代表茶叶已经变质,不能再喝。
久放的茶容易变质,和剩饭剩菜在桌上放了一夜容易发酸发臭,是一个道理。
隔了好几个钟头的茶,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失,早就失去了品饮的价值,对身体也没有好处,真的不建议喝。
《5》
喝茶要及时,营养物质和香气物质才不至于流失。
泡茶时,从注水到出汤,每一个环节茶叶释放出的香气都不可错过。
品茶亦是如此。
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留出充足的时间,细细品味,才能真正品到茶叶层次丰富的香气和饱满的口感。
特别是白茶、绿茶这类滋味极鲜爽的茶,隔上好几个小时再喝,再想喝到纯正的风味,很难。
这些内质大量流失的隔夜茶,即便对身体没有大碍,也失去了品鉴的意义。
要想真正喝好茶、喝懂茶,还是现喝现泡最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