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疆通向高质量的未来路径

新疆战略智库——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创立于1996年。作为一家拥有200余名著名经济学家、区域、产业、投行、企管及培训等专家阵容强大的综合管理咨询机构,一直强调本土化和实战性,定位于“政府 的参谋和顾问、企业的医院和教练”,并以丰富的实践累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坚持不懈的业务创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规划、战略、文化、营运和投融资等咨询服务。

地  址:乌鲁木齐市红山路16号时代广场D座23层

联系方式:18016890504 邮箱:895222784@qq.com

公众平台号:xslmqyjlt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天山南北以文旅融合为纽带,将壮美的自然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发展成就深度联接,满满活力书写着“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新时代答卷。不久前,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新疆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70年风雨兼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繁荣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上回望,新疆的沧桑巨变,既需总结其非凡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需探寻通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未来路径。

自治区成立初期,面对百业萧条、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党中央从全国调派大量干部、技术人员支援新疆建设。一批批热血青年响应号召,与当地各族群众并肩奋斗,在戈壁荒滩上建起绿洲,在亘古荒原中开凿渠道。五六十年代的兵团建设,七十年代的工业布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开启的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都为新疆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增长20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3亿元增加至2409亿元、增长1391倍;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总产量仅110万吨,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单产跃居全国第一,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油气当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疆电外送“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新型储能累计建成并网近1000万千瓦,建成智能算力规模24000P;2025年上半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808.2亿元,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8%。新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公路通车里程从1955年的8820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23.19万公里,铁路从无到有、2025年总里程达到9234公里,客货运航线从1955年的2条增长至2025年的611条,覆盖全疆70%的县级行政区,建成机场28个;以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空铁联运和高铁快运互为支撑的联通欧亚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业已形成。

教育、就业、医疗事业全面发展。在校学生从1955年的45.35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63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从1955年的0.21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81.0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从1949年的54个增长至2024年的19097个,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升至2024年末的77岁;每年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关切,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新疆人口从1953年的478.36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2622.8万人;就业与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820元、19427元;截至2020年底,新疆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困扰新疆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新疆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广泛深入,语言相通、情感相连、心意相融,文化润疆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016年10月以来,数百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访惠聚”认亲结对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疆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充分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有效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截至2024年底,建成111个公共图书馆、118个文化馆、112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设施、1178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累计建成体育场地8.88万个,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完备。

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得到巩固提升。新疆森林覆盖率从1955年1.03%提升至2024年5.3%,70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2万平方公里,建成防风固沙林网1.8万公里,3046公里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正式建成,边缘植被覆盖率提升至38%;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落地生根,逐“绿”而行、向“绿”而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疆生态系统得到整体性保护修复。

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转移支付5.64万亿元,中央和国家机关、19个援疆省市、中央企业投入资金2350亿元、选派干部人才2.17万名,援疆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兰新铁路的通车,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宝贵的油气能源;石河子新城的崛起,成为屯垦事业的典范;丝绸之路经济带,架起东联西出的桥梁。这些无私奉献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

站在新起点,新疆的未来路径需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的根本基石。

新疆未来路径需紧扣锚定国家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为主题。新疆“五大战略定位”是党中央赋予新疆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使命,持续推进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攻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推动新疆成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支点。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依托新疆自贸区,深化与周边国家在贸易、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中吉乌铁路等跨境通道,完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功能,形成连接中亚、欧洲的物流网络;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吸纳央企、国企及特变电工等本土企业集聚,建设统一大市场节点,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强化区域协作,推动新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发掘新疆油气煤风光电资源,加快油气勘探新能源技术突破,推动“油气+煤电+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强化棉花、粮食生产,推动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技术研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强化反恐维稳能力,统筹边境管控与民生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深化与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构建区域联防机制。“桥头堡”“战略支点”“保障基地”“供给基地”“战略屏障”,字字千钧,确立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定位,印证着党中央对边疆治理的持续探索与不断完善,赋予新疆大有可为的历史发展战略机遇。

新疆未来路径需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疆生态脆弱,但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潜力巨大。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统筹水资源管理;有序推进“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优势,守护好祖国的西北生态屏障;进一步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荒漠化防治,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成果,大力发展沙产业,实现治沙富民。

面向变数巨大的未来,新疆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新疆正从“通道经济”向“产业集聚”“开放枢纽”转型。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四方合作”和科技援疆机制,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强化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低空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等,着力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坚持兵地一盘棋,在反恐维稳、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干部人才等方面加大融合力度,加快推进兵地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是新疆未来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新疆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向县域延伸,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加大对南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新疆地缘的多元性、资源的全面性和文化的包容性决定新疆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空间和余地,新疆必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内陆特区和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未来50年至100年内最为关键且最为宏伟的经济新动能、新高地和新增长极地区。世界向东,中国向西。面对国际囯内的新形势和“一带一路”大布局,新疆需要怀揣梦想和创新再出发,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张骞、霍去病一样!

唐立久:管理咨询专家,“新疆学”创立者。先后在高校、党政机关和企业任职,现任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从1982年开始研究新疆,43年间数次遍访新疆87个县市,从生态、经济、宗教、地理、文化和管理的视角求证解构新疆发展进程。著有《不发达地区经济实证研究》、《发现新疆》、《解构德隆》、《广信广汇》、《乌鲁木齐国际化城市研究》等作品。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作为新疆经济研究与咨询领域的领航者,创立29年来致力于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兵团各师市团场、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客户提供全面且专业的咨询服务: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指导,展开深入的合作与洽谈!

联系人:李中华老师 电话:18016890504

新疆学系列研究(2177)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现代新疆研究中心发布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是为新疆企业家群体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提供商业资讯、学习考察、管理咨询等服务。我们以“团结合作,大同共赢”为宗旨,促进新疆企业成长。我们不断通过企业家这个群体传播正能量,建构新疆共识和国家认同,助推新疆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新疆   路径   未来   战略   文化   国家   产业   党中央   油气   屏障   生态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