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巨头暴雷,财务造假、千亿骗局被曝,坑惨老百姓

文|酸奶

编辑|拾言札记

前言

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下,曾经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蔚来汽车,如今却深陷舆论的漩涡中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10月16日这一天对蔚来发起了证券欺诈诉讼。

蔚来汽车被曝涉嫌系统性财务造假,虚增营收规模超千亿,金额直逼行业巨头年销售额总和,此刻正面临着来自市场格局、财务状况、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重重挑战,蔚来能否在诉讼与市场重压下找到破局之道?

财务动荡

2025年10月16日,新能源汽车行业被一则重磅消息震动,最大国际投资机构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美国对蔚来提起了证券欺诈诉讼,该公司指控蔚来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隐瞒亏损,从而误导广大投资者。

当天蔚来港股股价大幅跳水,暴跌幅度高达8.99%,盘中跌幅甚至一度超过 12%,市值瞬间蒸发超过 120 亿港元。

这场诉讼实际上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2年6月,美国的做空机构灰熊就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蔚来提出质疑,称其利用未合并的关联方“武汉蔚能”来夸大营收和利润率,当时蔚来迅速做出回应,坚称这些指控毫无事实依据,并立即启动了独立调查。

如今GIC的这份诉状又将这段旧事重新翻了出来,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更像是机构出于常规风险管理而采取的操作,并非突发的严重财务丑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事件无疑给蔚来的声誉和市场信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从2014年成立至今,蔚来已经完成了19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然而持续的亏损正在不断消耗投资者的耐心,蔚来2023年净亏损215亿元,2024年净亏损达到230亿元。

与此同时理想、小鹏等竞争对手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盈利或正向现金流,资本市场对蔚来的估值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更看重故事和未来前景,逐渐转变为更看重实际的业绩,GIC的诉讼,无疑会让海外机构在投资蔚来时更加谨慎。

市场竞争压力

蔚来在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一直有着独特的战略布局,大规模建设换电站便是其重要的一环。根据蔚来发布的2025年十一假期加电报告显示,在十一期间,蔚来能源遍布全国的8350座充换电站累计提供了超过200万次充换电服务,其中换电服务达到了115万次。

这背后却是令人咋舌的高昂运营成本,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蔚来每建设一座换电站,至少需要投入350万元,按照目前的规模计算,仅换电站建设这一项,蔚来就已经投入了近150亿元。

但支出与盈利不成正比,这些换电站目前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18%的换电站能够实现盈利,而且这些盈利的换电站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车流量极为密集的区域。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进步,随着“充电焦虑”问题逐步得到缓解,换电曾经引以为傲的速度优势正在逐渐被削弱,蔚来曾经精心打造的补能体系,如今正面临着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严峻考验。

2025年9月,蔚来公司公布了新车交付数据,当月交付新车35500台,同比增长68%,这一数据创下了蔚来的历史新高,然而当我们仔细剖析交付结构时,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

在这35500台新车中,蔚来品牌交付了14000台,乐道品牌交付了15500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了6000台,乐道和萤火虫这两个新品牌的交付量已经超过了主品牌蔚来。

这意味着蔚来正在通过多品牌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但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定位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比其他竞争对手,小鹏汽车9月交付新车42000辆,理想汽车交付34500辆,曾经的“蔚小理”三兄弟,如今的座次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蔚来主品牌的单月交付量已经落后于小鹏和理想。

市场现实下的艰难抉择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上,蔚来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纯电路线,没有推出增程车型,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多次公开表态,蔚来和乐道都将专注于纯电领域,但市场的现实却给蔚来上了一堂沉重的课,增程车型正在成为市场上的销量主力。

理想汽车、赛力斯、零跑等品牌凭借增程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增长,以理想汽车为例,2023年就已经实现了全面盈利,全年净利润高达120亿元,而蔚来在2023年净亏损却达到了210亿元,同比扩大了45%,单车亏损超过13.5万元。

在30万元以上的SUV市场中,增程式车型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45%,而蔚来纯电车型的份额却从2022年的28%降至了2024年的18%,坚持纯电路线在战略上或许有着长远的考量,但在当前的市场表现下,蔚来确实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蔚来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投入巨大,2024年用于智能驾驶、电池技术、换电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了135亿元,如此高额的投入,本应带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但蔚来的智驾团队却在2024年经历了一波离职潮。

2024年6月底,蔚来汽车技术规划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胡成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自己“开启了新的征程”,此外多位自动驾驶核心成员也在2024年相继离开,市场研报指出,“核心团队半年内流失7人,已超出正常人事变动范畴,智能驾驶系统研发恐遇断层风险”。

蔚来对此回应称,此次调整旨在适应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构建新的组织架构,但在自动驾驶进入大模型时代的当下,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人才流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投资者对蔚来的技术进度产生了担忧。

结语

蔚来目前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换电网络的重资产模式需要找到盈利的突破口,纯电技术路线需要等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团队稳定性需要加强,多品牌战略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证明自己。

但蔚来也并非没有优势,其换电网络已经建成了一定的规模,用户社群口碑良好,研发投入也位居行业前列。在新能源市场从增量进入存量的今天,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蔚来要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需要用更扎实的经营成果来说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骗局   巨头   老百姓   财务   国产汽车   市场   电站   新能源   汽车   品牌   技术   理想   团队   机构   新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