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先生曾经呼吁媒体摒弃“老赖”这一带有偏见的称谓,认为这一标签对于那些因经营不善而负债的企业家并不公平。我对此深感赞同,认为这一呼吁不仅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于失败者的刻板印象,更是对他们人格尊严的深切呼唤。
“老赖”一词,原本用于形容那些有能力偿还债务却故意拖欠不还的人。然而,在商业实践的复杂生态中,许多企业的欠款并非源于主观赖账的恶意,而是由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经营管理的稍有不慎或是三角债的纠缠不清所导致。企业家的事业,本就是一场充满未知与风险的征途。他们怀揣梦想,投身市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然而,一旦创业失败,他们却可能因一时的困境而被贴上“老赖”的标签。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企业家们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还要承担经营不善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一旦创业失败,他们不仅可能面临经济上的破产,更可能遭受家庭破裂、社会声誉受损等多重打击。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非但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反而用“老赖”这样的标签来定义他们,这无疑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极大侮辱,也是对他们曾经付出和努力的一种否定。
当然,对于那些有偿还能力却恶意欠债的经营者,法律应当严惩不贷,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对于那些因公司经营出问题而欠债的创业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曾为国家缴纳税收、为投资人创造回报、为员工发放工资、为供应商支付款项。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对社会的推动和进步上。因此,当他们因经营不善而欠债时,我们应该以更加审慎和人性化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轻易地将他们扣上“老赖”的帽子,不仅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也是对社会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的打击。我们应该将他们视为债务人或负债人,给予他们改过自新、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毕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尊严。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应该能够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给予每个人重新开始的机会。
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更应该承担起责任,弃用“老赖”这一带有贬义和偏见的词汇。我们应该用更加客观、中立的语言来报道相关事件,让公众了解创业失败者的真实处境和困境。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社会各界给予创业失败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破产法律制度和债务重组机制,为创业失败者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让他们在遇到困境时,能够有法可依、有路可走,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失败而陷入绝境。
在我看来,我们在给予创业成功者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也应给予创业失败者以起码的人格尊重和应有的理解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宽容、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敢于追梦、勇于创业、不畏失败。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