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雅股份4月1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拟在美国兴建生产基地,能够有效降低关税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风云变幻,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美国方面对中国商品采取的“对等关税”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众多行业深陷关税泥沼,部分行业所面临的关税壁垒高达34% - 54%,像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均在此列。
对于像洁雅股份这样以湿巾类产品出口作为核心业务的制造企业而言,关税成本犹如一把利刃,直接切割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以浏阳烟花企业为例,由于关税因素,其单个货柜的成本竟暴涨超过20倍。而洁雅股份虽未对外公布具体关税税率,但投资者对其在美国生产的产品心存担忧,质疑可能面临中国反向加征的84%高额关税风险,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出贸易战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从洁雅股份2024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已清晰显现:预计归母净利润仅为1500万至2250万元,与上一年度相比,降幅高达80.47% - 86.98%,扣非净利润甚至有可能出现1000万元的亏损。公司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毛利率下降以及减值准备增加,但不可忽视的是,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以及订单的不确定性,如同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在关税压力如乌云般笼罩的严峻形势下,洁雅股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产能本地化”这一战略路径,正式宣告在美国开启生产基地的建设征程。这一决策绝非偶然之举,而是与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实现了高度精准的契合:
规避关税壁垒:通过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可直接供应北美市场,避免中美双向高额关税。类似案例包括瑞可达在美墨设厂、宁德时代布局美国密歇根州工厂等。
贴近市场需求:美国是湿巾消费大国,本地化生产可缩短供应链、提升响应速度,同时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分散地缘风险:全球贸易碎片化背景下,跨国布局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湖南烟花企业通过拓展东盟、欧盟市场对冲美国关税影响。
从行业过往的成功经验来看,迈瑞医疗采取了前瞻性举措,提前在美国进行备货,并开展全球产能布局。凭借这些策略,迈瑞医疗成功将美国业务的毛利率提高到 70%以上,这充分证明了本地化策略在应对市场挑战、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此外,特朗普时期实施的关税政策并非毫无转圜空间,企业可以通过积极游说政府相关部门,争取获得关税豁免或者对税率进行调整。
在风险与挑战方面,建设工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涵盖土地购置、设备采购以及人力成本等多个方面。以洁雅为例,其在 2024 年的净利润仅处于千万级别,面临着显著的现金流压力。如果海外建厂项目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造成拖累,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公司业绩的波动。
目前,洁雅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短期内海外工厂的产能占比极低。以富岭股份作为参考,其境外产能占比不足,仍然高度依赖国内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工厂在产能爬坡阶段可能无法迅速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
另外,美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远远高于中国。如果洁雅无法通过自动化生产或者实现规模效应来消化这部分额外成本,那么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削弱。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洁雅股份推行美国建厂战略,是在关税战背景下所做出的必要选择。不过,仅靠这一单点突破策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❶短期业绩面临压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洁雅股份的短期业绩状况不容乐观。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3468万元,而全年预估净利润下限仅有1500万元。这意味着在第四季度,公司极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这一现象反映出企业在市场竞争和成本管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而且,美国建厂项目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使业绩承受更大的压力。
❷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湿巾行业本身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洁雅股份的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202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8891万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指标可能将归零。这一变化警示公司,必须通过产品升级,例如开发高端湿巾、医用级产品等,或者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来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进而强化核心竞争力。
❸市场多元化布局亟待推进
参考中联重科、华菱钢铁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它们通过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美国市场占比不足1%),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洁雅股份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同步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布局,从而降低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而带来的风险。
洁雅股份的美国建厂是应对关税战的积极尝试,符合“本土化生产+全球分散布局”的行业趋势。然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能否通过融资或政府补贴缓解初期投入压力;快速实现海外工厂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结合产品创新与市场多元化,形成“抗关税”综合能力。
总之,若洁雅能借此契机推动全球化转型,或可如海尔智家般通过长期主义穿越周期;反之,若仅将建厂视为权宜之计,则可能陷入“投入拖累盈利”的恶性循环。在贸易战常态化背景下,企业的生存法则已从“低成本优势”转向“韧性供应链+技术护城河”,洁雅的战略选择正是这一时代命题的缩影。
议
网友热议
@京西怪侠皮皮(IP京):
净利润暴跌80%还敢去美国建厂?人力成本翻几倍不说,当地环保政策就能卡死你,这波操作怕不是管理层为了炒股价画的饼?
@岚橘己iie (IP浙):
虽然本地化生产是大趋势,宁德时代去密歇根建厂已经验证过逻辑。但湿巾这种低毛利产品能不能扛住美国成本?自动化水平不拉满的话,分分钟被本土品牌卷死。
@请问318几点打烊(IP粤):
国内工厂裁员,跑去美国招人?这波操作下来,怕是国内员工先被“优化”了吧……
@田边野1984(IP粤):
湿巾技术门槛低,关税一涨客户转头就找东南亚代工了。洁雅这步棋本质是给大客户宝洁们表忠心,绑定订单罢了……
@科里斯关下门(IPHK):
反向思考:美国现在制造业回流政策猛,洁雅说不定能蹭到税收优惠。参考特斯拉德州工厂,初期亏钱但长期吃透市场。
@伊阅yiyueyue(IP黑):
不如学湖南烟花厂开拓东南亚,成本比美国低多了!非要头铁硬刚高端市场,真当自己是科技巨头啊?
最后一条,
拉高格调啊!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