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出手!校园预制菜被扒,远比西贝黑心,罗永浩含金量还在升

文|千江月

编辑|黄毅来了


这段时间的预制菜风波甚嚣尘上,尤其是自雷的西贝,连续好几天霸榜。

其实早在23年左右,公众与预制菜就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西贝只是恰好成了这场矛盾的新导火索。

但在西贝的舆论风波之下,两件比西贝更恶劣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被掩盖了。

我们总说“孩子是未来”,可如果连他们碗里的饭都不安全,这份“未来”又该往哪儿放?

01

预制菜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广泛关注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

最初国家是准备大力发展的,甚至还为此出台了相关文件。

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所催生出的“懒人经济”让预制菜有市场。

标准化制作不仅能让餐饮流程更规范和安全高效,还能提供不少就业。

但是谁也没想到,国家的美好愿景被不良商家毁了。

既毁了预制菜的名声,又毁了公众的信任与健康。

在2024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就曝光了一部分商家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

他们为了利润以次充好尚且能让人理解。

但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这群无良商家竟然敢把含有大量未经处理干净的淋巴和甲状腺等问题的肉,制作成美味佳肴端上客户餐桌。

就这还只是曝光出来的,不敢想背地里顾客迷迷糊糊吃过多少次这样的产品。

还有一些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违规添加大量防腐剂。

拿西贝来说,吃的西兰花是能放两年的,看着香喷喷的烤鱼是能放18个月的。

那些天天想着带孩子吃顿好的的家长,看着西贝全是预制菜的舆论又沉默了。

毕竟大人吃就吃吧,身体抵抗力在那放着。

只要符合国家规范和流程,即使口味差点也能接受。

但万事涉及到孩子,就触动了家长的神经。

2023年秋季,赣州某中学“预制菜进校园”事件,以及 2024年辛巴称“孩子吃预制菜更健康更卫生”的言论,就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食品安全从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可偏偏,这最该稳如泰山的底线,一次次被撕开了口子。

02

在上海有一家叫绿捷的餐饮业巨头,主营业务是学生的营养午餐。

它的客户覆盖上海市16个区里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每天提供的餐量能达到50万份。

有句话叫“儿大难管,家大难撑”。

在秉承着“少生优生”的上海地区能占据这么庞大的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从9月15日起,网络上就不断有家长反映,上海一些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虾仁炒蛋“臭气熏天”、难以下咽。

如果只是因为一顿饭变质,家长倒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关键在于,孩子经常吐槽难吃,家长多次反映,校园午餐的供应商就是换不掉。

即使家长晒出“僵尸肉”“僵尸菜”等细节证据,涉事公司绿捷还是屡屡中标,让人无可奈何。

连南方都市报都忍不住发文,“要多少家长投诉才会影响到招投标结果!”

甚至在西贝事件没发展起来之前,不少上海家长就因为绿捷“德不配位”,对外反映想让西贝接管校园儿童餐。

结果这两个餐饮界巨头双双“东窗事发”,让无数家长有苦难言。

更有人哭诉:“让孩子吃顿健康的饭,怎么就那么难!”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

绿捷事件之后,新华社一则消息,给“儿童食品健康”这个话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

据新华社报道,贵州遵义市习水县发生了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事件,最终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多人入院治疗。

不少孩子都出现了高烧、上吐下泻、腹部剧烈疼痛的问题。

甚至有孩童在高烧消退后,还出现了胆囊结石、肾积水、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而该款三明治的制造商是“习水县麦可美加乐食品厂”,商品变质的原因出现在和预制菜同样流程的“冷链运输”上。

在被发现的时候,同批次的三明治实际已经卖出了179份。

据统计,这款三明治共有187名人员食用,导致住院136人。

其中学生有89名,儿童有10名。

已经中毒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对此群众怒斥,“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为什么就得不到保证呢?”

其实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规矩,真不少。

国务院早就要求学校建供应商黑名单,不合格就踢出去;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覆盖率都到98.5%了,按理说厨房一举一动都该看得清清楚楚。

可规矩再好,没人执行就是 “白纸一张”。

03

要知道,消费者对预制菜抵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透明。

拿罗永浩的话来说,“不是不接受,而是要告知。”

包括家长们也是,大家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不知情的预制菜”。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孩子吃一些来路不明、成分不明的食品。

据2024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报告显示,仅38%的预制菜产品在包装上明确标注预制工艺和原料来源。

校园餐预制菜的标注率更低,不足20%。

如果这类菜品能保证制作过程透明,供应商资质合格,相信不少家长还是能接受的。

但拿西贝、绿捷,包括习水县麦可美加乐食品厂来说,显然在信息透明及回应舆论方面有所欠缺。

以西贝为例,面对预制菜相关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最初坚称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仍不承认。

上海绿捷在事发之后拒绝记者采访,背地里偷偷删掉食品的溯源记录,罔顾公众知情权。

而贵州习水县麦可美加乐食品厂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不仅压制家长发声,还通过联系家长亲属施压删帖,鉴定结果也迟迟不出。

他们本意是为了压制舆论发展,但这样做只会让公众越来越愤怒。

毕竟,家长要的从来不是“息事宁人”,是一句实话、一个解决办法,可这些最基本的诉求,却被“捂盖子”挡了回去。

好在,近期的数据传来好消息。

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查了35万家校园供餐单位,找出26万个隐患,罚了7000多起案子。

这数字看着吓人,可也说明,有人在查、在管、在用力。

结语:

做校园餐,赚的不该是“快钱”,是家长的信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心钱”。

毕竟,我们守护的不是“食品安全”这四个字,是每个孩子咬下饭菜时的笑脸,是每个家庭不用提心吊胆的日常。

这道底线,你我都输不起,也不能输。

部分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含金量   黑心   出手   校园   罗永浩   家长   孩子   麦可   习水县   明治   食品安全   食品厂   舆论   公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