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中短短7句话:说透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后悔太迟看到!
不懂处世,难以成事。
一个深谙处世之道,懂得与人相处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更加的顺风顺水。
《素书》中短短7句话道破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但凡你能领悟,人生的高度必定能上一个台阶。
一: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说白了,就是别让自己陷入那些容易引起误会和猜忌的境地。
智慧不光体现在知道该做什么,更体现在知道不该做什么。
老话说得好:“瓜田里不提鞋,李子树下不整理帽子。”
这就是古人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主动避开嫌疑,是最高级的自我保护。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在是非之地提前溜走,不给误会任何生根发芽的机会。
二:安莫安于忍辱
人生要想过得安稳,最好的办法就是懂得忍辱负重。
我们为啥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受不了一点委屈。
别人说你一句,你就火冒三丈;生活里有点小摩擦,你就想拍桌子走人。
结果呢?
情绪一上头,做事就冲动,小事变大事,局面更难收拾,自己心里也难受得要死。
《易经》里说:“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更好地伸展;龙蛇冬眠,是为了保住性命。”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不值得为眼前这口气,毁掉整个大局。
人活一辈子,不争一时意气,才能赢来一世的从容。
三: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说白了,就是要广泛地学习,虚心地请教别人,这样才能懂得更多。
孔子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个明白;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真正的博学,来源于那种永远停不下来的好奇心。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啥都懂的傲慢。
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才是突破自己认知边界的唯一办法。
四:吉莫吉于知足
一个人是好运还是倒霉,不全看外界。
那颗永远不满足的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很多人都搞错了,以为拥有得越多就越吉祥。
于是拼命去追: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更响亮的名头。
结果把自己搞得像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在无尽的循环里累死累活。
得到了,很快就觉得没意思;得不到,又整天难受得要死。
这不叫追求,这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老子早就看透了:“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
不知足的人,就像骑在一匹狂奔的烈马上,看着是往前冲,其实早就迷路了。他们的世界,永远感觉缺了一块。
而知足的人,就算住在小破屋里,也能把日子过成诗。
所以孔子那么夸颜回,说他“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份苦,他却乐在其中”。
他的吉祥,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心里那盏不灭的灯。
人生,有间温暖的屋子,就是吉祥;一日三餐能吃饱,就是吉祥;身体没病没灾,就是吉祥;心里有个牵挂,就是吉祥。
这些最朴素的东西,恰恰是生命最扎实的根基。
五: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说白了,就是别让那些乱七八糟的爱好和没完没了的欲望把你给拖垮了。
这不是要你变成一个没感情、没欲望的木头人,而是要你当欲望的主人,别当它的奴隶。
王阳明说过:“山里的贼好抓,心里的贼难防。”
当一个人被嗜好和欲望捆住,就跟背着一块大石头走路一样,累得慌。
现在社会上的诱惑比古代多多了,所以更要修炼“断舍离”的智慧。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买啥就能买啥,而是不想要的时候,能潇洒地放手。
六: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说白了,就是要管住自己心里的那些歪念头,少干点缺德事,这样才不会捅娄子。
你在外面犯的所有错,根子都在心里那个坏念头上。
《了凡四训》里说:“一定要天天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天天改正。”
修行,说白了就是跟自己那些坏毛病作斗争。
就像园丁修剪花草一样,每天剔除一点不该有的想法,人生这棵树才能长得正、长得高。
要特别警惕那些“小恶”,它们就像大坝上的蚂蚁洞,看着小,最后能把整个人生都给毁了。
七: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说白了,就是喝酒要有个度,别贪图美色,这样才能干干净净地做人。
这不是要你去当苦行僧,而是要你看清楚,酒和色这东西,最容易腐蚀人的心性。
曹操因为贪恋美色,损失了大将典韦;商纣王因为酒池肉林,最后把国家都给亡了。
真正的强者,都懂得“有些事不能干”,在诱惑面前能保持清醒。
在这个到处都是诱惑的时代,能守住自己身心清白的人,反而拥有最强大的定力。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