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到死也难逃中国人的手掌心,中国有个男人和小县城联手垄断日本殡葬业。
他们就算是想走完最后一程也得躺在中国制造的棺材里被中国人“烧”。
当地网友哭天喊地也无济于事,毕竟就算是前首相安倍晋三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中国的国际商业版图中,有一段鲜为人知却极具冲击力的行业。
直接掌管了日本人的身后事,从入殓时的棺木到火化后的墓碑,几乎被中国企业深度渗透。
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县域产业韧性与企业家敏锐眼光共同造就的结果。
其中山东曹县与上海企业家罗怡文尤为典型,日本人恐怕是无人不知。
毕竟单靠这门经济曹县被网友们戏称为“宇宙中心”,而罗怡文年赚4.5亿。
曹县如今已是互联网上的“网红县域”,但许多人未必知晓。
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凭借一项特殊产业打开了日本棺木市场。
曹县地处黄河平原,盛产泡桐木,这种木材成材周期短,仅需5至7年即可使用。
除此之外,质地轻盈,密度仅为0.28克/立方厘米,焚烧时无厚重残渣,还能抵御潮湿环境。
恰好契合日本棺木“需与遗体一同火化、无有害物质、适应多雨气候”的硬性要求。
当时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殡葬需求激增,但本土棺木成本极高。
日本当地棺材雕刻师傅单日收费折合人民币达八九百元。
纯实木棺木售价普遍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
曹县工匠不仅能精准把控日本丧葬审美。
小到棺木边缘雕花,大到整体漆色光泽,都能贴合日本客户需求。
价格更是极具优势,基础款棺木仅需几千元。
即便采用双层泡桐木、外层雕刻浮世绘图案的顶配款式,售价也不过人民币2000元。
甚至还支持私人定制,不管是是想要象征日本文化的樱花纹、紫藤纹。
还是想躺在有中国韵味的水墨风的棺材里。
甚至孩子们喜爱的Hello Kitty、奥特曼图案,工匠都能细致雕刻。
凭借性价比与定制化优势,曹县棺木迅速占据日本市场。
一度垄断九成的份额,平均每年出口超10万口。
在曹县当地,专门形成了“棺木出口一条街”,聚集200多家相关企业。
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每天都有装满棺木的集装箱从这里出发,经青岛港运往日本。
有趣的是,曹县压根就没在低端的殡葬产业上“躺平”。
1996 年当地一位任姓年轻人发现周边乡镇影楼兴起。
萌生了 “既然能做死人衣服,为何不尝试活人服装” 的想法。
他专程买来时尚杂志,把服装款式都誊在纸上,骑着车一家家的影楼拜访,推销自己的服装。
尽管一开始就是个家庭小作坊,一年最多不过推销出去百十来套,可这丝毫不影响他成村里盖得起楼房的第一人。
这一尝试迅速带动了曹县服装产业的萌芽。
当地村民紧随其后,为影楼制作服装的生意一做就是13年。
2009 年,电商浪潮袭来,这位年轻人又率先购入电脑开设网店。
起初生意冷清,直到三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一位广东老师因学校演出急需服装找到他。
这笔演出服订单成为他电商事业的起点。
第一年,他通过网店盈利 7000 元,这相当于当地农民三年的种地收入。
消息传开后,曹县掀起创业潮,大量年轻人从北上广返乡开网店。
到2016年,放眼望去曹县随处可见的都是服装网店。
从影楼装到戏服等再到演出套装,承包了全国七成的演出服市场。
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电商村集群。
2017 年汉服市场兴起,曹县再次抓住机遇,当时汉服被称为“服装界破产三姐妹”。
价格普遍在数百元甚至超过3000元,且需预定十天半个月。
曹县凭借成熟的服装产业链,实现“5公里产销闭环”。
上午采购布料,下午就能制成汉服上架销售,且主打平价路线,100元左右即可买到现货。
就此迅速抢占市场,一年之内便打败杭州、成都、广州三大汉服基地。
拿下国内1/3的汉服市场份额,去年春节期间更是创下汉服销售额9亿元的成绩。
当然快速扩张也带来了问题,大量复刻山寨产品让曹县陷入低端困境,甚至引发品牌诉讼。
痛定思痛后,曹县开始向原创转型,县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吸引人才。
春节期间向返乡年轻人发放创业倡议书,村里大喇叭播报汉服设计技巧。
县长公开喊话 “回乡创业一年工资可够房子首付”。
截至目前,已有8万多人回曹县创业,甚至还有读到研二毅然辍学的大学生,曹县也从 “贫困县” 蜕变为 “汉服之乡”。
如果说曹县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物质基础。
那么咱们上海企业家罗怡文则掌控了关键环节,那就是火化。
1989年他抵达日本,最一开始是凭借着为在日中国留学生创办《中文导报》站稳脚跟。
2009年,他出任日本旅游免税公司社长,精准捕捉到中国游客赴日抢购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的热潮,将公司打造成日本最大免税连锁店。
九年后受疫情的冲击,免税业务遭遇滑铁卢,公司关闭一半门店。
不过他又敏锐发现了新商机,也就是让他实现财富自由的日本殡葬业。
作为超老龄化国家,日本殡葬市场规模常年稳定在50亿日元,且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他想都没想拿出全部积蓄,收购东京殡葬公司广济堂25%以上股份,一跃成为大股东。
2022年初又继续增持,最终持股比例突破40%,将掌控东京都23区七成火化业务的东京博善收入囊中。
当时东京共有9家火葬场,其中国营仅2家,罗怡文拿下了剩余7家民营中的6家,垄断私营火葬场市场。
接手后,他对日本殡葬行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取消繁琐的中介环节,改为公司直营,降低成本。
整合产业链,提供从焚化、棺木到墓碑的“一条龙服务”,打破日本传统殡葬“各环节分属不同公司”的模式。
除此之外还设计出多样化骨灰盒,从足球、篮球形状到各类花纹款式,满足不同需求。
这些改革直击日本殡葬业痛点,此前日本火葬场与殡仪馆分离,家属支付的费用需经殡仪馆中转,再分给火葬场,效率低下且成本高。
罗怡文引入先进火化技术,提高效率,又以“便捷、实惠”的服务吸引客户,甚至连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遗体火化,都由他旗下公司负责。
这一举措引发日本舆论震动,有媒体感慨“日本的死亡被中国资本控制”。
网友调侃“终究逃不过中国”,值得一提的是,罗怡文的殡葬业务与曹县形成了奇妙联动。
他所用的棺木,90%来自曹县,而墓碑则主要来自福建惠安。
惠安作为“石雕之都”,凭借精湛工艺与性价比,占据日本墓碑市场90%的份额。
2020年疫情初期,惠安石材厂停工导致日本墓碑短缺,东京出现老人连夜排队抢购墓碑的场景。
一块普通花岗岩墓碑甚至被加价20%仍供不应求,足见中国产品在日本殡葬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当然中国人能在“烧”日本人这方面赚这么多,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身后事格外重视。
日本社会素有“终活”传统,简单来说就是提前规划身后事以避免给家人添麻烦。
从棺木纹样到墓碑刻字均细致考量,普通家庭葬礼平均花费达300万日元,棺木、墓碑等核心支出占比超六成。
安倍的国葬更是将这种重视推向极致,初始预算 2.5 亿日元。
后来因为安保、外宾招待等费用又追加到了16.6 亿日元,比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花费还高。
从曹县的泡桐棺木到惠安的石雕墓碑,再到罗怡文的东京火葬场。
中国产业以“性价比+产业链优势”,悄然覆盖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各个环节。
这其中既有曹县从贫困县到产业强县的逆袭,也有罗怡文从媒体人到殡葬业巨头的转型。
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中国企业家的商业智慧。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