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块钱一杯的星巴克咖啡,到底还能卖多久?
最近,星巴克宣布将中国业务六成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交易作价40亿美元。
消息一出,舆论炸锅,有人说这是外资品牌溃败,有人说这是战略收缩。
但我更好奇的是,一家在中国深耕26年,开出8000家门店的咖啡巨头。
现在不得不把控制权交出去,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数据的话,确实问题不小。
截至今年Q1,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去年Q3更是暴跌1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幸、库迪遍地开花。
县城里随处可见9块9的现磨咖啡,星巴克35块一杯的价格,显得越来越尴尬。
回想2017年,星巴克在上海开出了一家2700平米的臻选烘焙工坊。
当时排队的人把整个建筑围了个水泄不通,创始人舒尔茨兴奋地称它闪耀全球、令人惊叹。
那几年,星巴克的战略很明确,高端化,投入是普通店的2到3倍。
当时一度定下目标,臻选店要开到150家,占全年新增门店近五分之一。
但问题来了,高投入能带来高回报吗?
一家200平的普通店前期投入150万,一年回本。
同面积的臻选店要投250到300万,回本时间短则2年,长则3到4年。
于是到了2023年,星巴克开始大规模缩减臻选店。
原本规划的全球30家臻选工坊,至今只落成6家。
西雅图总部那家最近也宣布永久关闭,高端化彻底梦碎。
2018年,瑞幸横空出世,直接把咖啡价格打到15元以内,还专门挨着星巴克开店。
当时星巴克很淡定,觉得都是炒作。
哪怕到了2020年,瑞幸门店数超过星巴克后,内部管理层仍然不以为然。
去年,瑞幸单店日销已经稳定在300杯左右,而星巴克只有200多杯。
更扎心的是,原本星巴克深信不会降级的中产人群,真的开始喝9块9的咖啡了。
那星巴克能不能降价?
这个问题在内部讨论过无数次,但最终都被总部驳回。
原因是供应链比别人贵,门店成本更是高得离谱。
有机构测算过,如果星巴克降到和瑞幸一样的价格,几个季度内收入至少砍掉三成以上,利润率会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甚至可能不挣钱。
所以降价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因此,这次博裕资本接盘,反而是个利好。
一方面,博裕资本的团队和业绩都很好,最关键的是,博裕手里有资源。
能给星巴克补上最缺的两块短板,下沉市场和数字化。
也是因为这点,这次交易后,星巴克和博裕才定了个目标,中国门店要从现在的8000家扩张到2万家。
只是,下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下沉,就得推出真正平价的产品,但这又会动摇星巴克的品牌根基。
所以博裕接手后,敢不敢动这一刀,是关键。
总之,这次把控股权交给博裕,本质上是星巴克承认,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能力不行了,需要找个更懂中国的人来操盘。
至于博裕能不能打个翻身仗,只能说依然很难。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