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大坝竣工,埃塞俄比亚总理当场落泪:黑人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9月9日,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蓝尼罗河畔,一座沉默了十二年的超级工程,终于发出了它的第一道轰鸣声。

那一天,天还没亮,非洲多国领导人就已陆续抵达礼台,准备见证非洲大陆最大水电站的正式竣工。

随着最后一段仪式性水流注入大坝,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眼眶泛红,眼泪没忍住,在所有镜头前滑落,而坐在一旁的非洲多国领导人,沉默许久,只剩一句感叹:“这一幕,我们等得太久了。

走过十二年风雨,大坝终于站起来了

能让一个国家领导人当场落泪的,不会只是水泥钢筋拼起的建筑,更是十二年时间里背在肩上的重担。复兴大坝的故事,光听听就够让人紧张冒汗。

从2011年破土动工那天起,它就注定不是个普通项目,大坝高145米,长度1.8公里,相当于半个曼哈顿岛。

用掉的混凝土,足够铺满整个亚的斯亚贝巴的主干道,可真正让工程难上加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水”这回事儿。

蓝尼罗河的水,流经埃塞俄比亚、苏丹,最后到了埃及,这条河,对下游国家来说,几乎是命脉。

埃及一度公开表示,复兴大坝会威胁他们的用水安全,还一度把这件事提到了联合国安理会,苏丹也跟着紧张,担心下游水量减少会影响农业灌溉,外交场上暗潮涌动,有人放狠话,有人施压力,埃塞俄比亚却硬是咬牙顶住了。

国内情况也不简单,修大坝的这几年,埃塞爆发了内战,经济陷入衰退,疫情又来了个措手不及。

项目工地一度停工,工人们吃住都成问题,但就算这样,这座大坝还是一步步建了起来,你说这不是奇迹,那什么才是?

说到这个复兴大坝,不可能绕开中国。

一开始,埃塞俄比亚其实是想靠自己搞定,但现实很快告诉他们:没钱,没设备,技术也跟不上,这个时候,是中国企业站了出来,扛起了工程的大旗。

中国电建、中国葛洲坝集团,还有多家金融机构,组成了一个“无声的团队”,不声不响地把一个原本几乎停摆的工程,重新拉回了正轨。

中国和埃塞的合作,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早在2000年代,中国企业就开始进入埃塞市场,从修路到建厂,从教育到通信,几乎无所不包。

特别是“一带一路”提出后,埃塞成为了东非地区的示范样板,复兴大坝就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块拼图。

而阿比政府也很清楚,发展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实打实的项目,中国这边不光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做成一件事”的坚定。

中企不是来“赚快钱”的,他们是来“种树”的,等着它开花结果,所以,当大坝通电那一刻,不少埃塞人说:“这是我们和中国一起点亮的灯。

用上电的不只是埃塞,非洲的“轮盘”开始动了

复兴大坝对埃塞的意义,不只是多了几根电缆线,而是整个国家终于能“喘口气”。

埃塞过去一半人口没电用,晚上天一黑,整个村子就只能靠煤油灯,工业也发展不起来,连个像样的冷库都建不起来。

电力短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国家的发展死死摁住,现在好了,大坝一开工,装机容量直接翻倍,未来甚至能向邻国出口电力,肯尼亚、苏丹、吉布提、南苏丹,都已经在谈合作了。

你以为这只是卖电?错了,这是一次区域格局的重新洗牌,谁能稳定供电,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谁能合作共赢,谁就能在非洲未来的经济地图上占据更多主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电力外交”,比军演还要精准,比援助更能持久。

非洲多国领导人来到现场,不是来看热闹,而是来看范本,复兴大坝不是一个国家的胜利,它是非洲自己把自己从“黑夜”里拉出来的标志。

提起非洲,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干旱”,但你可能不知道,埃塞其实不缺水,它的问题是“有水无用”。

蓝尼罗河、阿瓦什河、奥莫河……这些河流在地图上一条条流淌,听起来水资源还挺丰富,但问题是,这些水要么流得太急,要么分布不均,要么根本没办法储存,再加上农业灌溉极度依赖自然降水,一旦旱季来临,庄稼说黄就黄。

更让人头大的,是埃塞的基础设施,水坝少、蓄水池少,水资源管理几乎靠天吃饭,很多农村地区,打井就像买彩票,打一百米下去没水是常事,城市供水也不稳定,断水断电几乎成了日常。

这种局面,不是一天造成的,殖民历史、政策失误、经济落后,全都像积压的沉疴,一点点把这个国家推向“水荒”的谷底,而复兴大坝的意义,不只是发电,更是第一次让这个国家有能力“驯水”。

它像一座调节阀,让埃塞能在旱季稳住水量,在雨季不至于洪灾泛滥,这才是真正的“水电结合”,也是埃塞未来农业现代化、城市化的关键起点。

黑暗终将被点亮,但灯是谁装的,要记住

很多人喜欢把中国援助非洲,描绘成“新殖民主义”,但事实往往没那么戏剧化,复兴大坝这个项目,中国没有插旗子,也没有喊口号,做的就是一件事:把事情做成。

中企在这个项目中,不仅技术过硬,项目管理也极具效率,别看非洲施工环境复杂,材料运输困难,安全风险高,但中企就是能在这种条件下把一件“别人不敢接”的工程,干出了质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钱,不是撒出去的,而是投进去的,银行、国企、民企联动,不是“给你”,而是“跟你一起干”,这也给非洲国家提供了一个选择:你可以等西方援助,也可以选择和中国合作。

那天阿比总理的眼泪,不是演技,也不是作秀,他是亲手签下这份计划的人,也是扛过所有质疑的人。

今天,他站在台上,看着那一片被水库填满的土地,可能回想起的是那些被推倒的计划书、那些夜里没电熬过的会议、还有那些一度快要放弃的瞬间。

复兴大坝的建成,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次重新开始,它让埃塞重新拥有了“点亮夜晚”的能力,也让全非洲看见了“合作”的意义。

未来的非洲,不会是靠谁施舍照亮的,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光。而那束光里,有中国的一份力量,也有非洲人自己流过的汗与泪。

灯亮了,世界看见了,至于谁把灯安上去的,历史不会忘记。

信息来源:非洲最大水电站复兴大坝竣工,埃塞俄比亚总理:黑人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历史   埃塞俄比亚   大坝   黑人   总理   成就   非洲   中国   尼罗河   项目   国家   工程   旱季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