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情下的调仓思路

上周的大幅调整在预期之中。

从估值角度看,第一目标是回调到8月初水平(中证全指5200点左右),也就是回到PE估值危险值19.90之下,从当前的5652还有8%左右跌幅。第二目标是回到5月初(中证全指4700左右),接近PE估值中位数17.68附近(意味着估值合理)。从当前看,还有约17%的跌幅。

(数据来源:WIND)

上周五自10月9日中证全指收盘点位,也是本轮行情最高点5952算,刚好有5%的跌幅。跌到PE估值危险值之下,自高点跌幅在13%左右,符合牛市中期调整条件(10-15%);如果跌到估值中位数附近,自高点跌幅21%左右,就已经达到了技术性熊市标准。

我认为两者皆有可能。前者对应上证指数3500-3600,后者对应上证指数3300附近。这也是7、8月份涨得过快的代价。

如果第一目标位能够企稳进入震荡,等待盈利改善,这是最理想的结局;如果调整到第二目标位,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本轮行情结束,继续调整一年半截并非不可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11月初困扰市场的谈判局势明朗并对我方有利,市场很快掉头向上,今年之内上证见到4000点。

果真如此,之后的调整可能就会更剧烈。出现这种情形,我可能会把权益下调10个左右百分点,用股4债6的配置应对。

01

之前一直就说有机会择机加一点中概和港股科技的仓位,上周五试探性加了一个百分点(调降主动基金,调增中概和港股科技)算是第一次。

原因是中概和港股8月份A股大涨时基本没涨,之前的上涨一是有业绩支撑,二是相对A股科技成长板块更为理性和温和。

截至上周五,恒生科技、港股通科技和中国互联网50指数PE-TTM分别为22.13、23.70和19.32,十年分位分别为25.37%、37.62和12.86%,依然明显低估或较为低估。

(数据来源:WIND)

去年9.24以来,恒生科技、港股通科技和中国互联网50指数分别上涨55.76%、75.47%和51.31%,但PE-TTM上涨幅度分别为1.65%、-0.08%和8.42%,也就是说主要港股科技指数的上涨几乎或主要由业绩上涨驱动,而非估值上涨(情绪亢奋)驱动,这样的上涨显得颇为健康,可持续性也更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WIND)

但港股流动性一大半在海外,受外围事件影响更大,波动更剧烈。稳妥起见,还是分批择机加仓可能更为理性,总仓位占比考虑不超过15%。当然如果因为突发事件出现4月7日那样的大跌,也可能加到20%左右。这也是我在固收产品中保持了较高货币基金的重要原因,出现机会时可以用它马上买进。

02

目前总体权益仓位暂时维持50%左右,加上固收+里的权益仓位,实际略超半仓。

近期权益内部比例的调整计划是这样考虑的

主动基金由占比20%调整到10%左右,中概和港股科技由12%调加到15%,红利策略由5%调加到10%,以美股为主的海外权益由3%择机调加到5%。宽基指数和高端制造各占5%的比例暂时不动。

调减主动基金,一是因为主动基金组合风格偏成长但总体风格模糊,成分基金存在风格漂移可能,不利于对整个投资组合风格把控;二是过往表现提示,主动基金组合上涨较为犀利,下跌过程中主动基金调整幅度也可能会更大。

调增红利策略,是因为红利本身就有防御属性,毕竟有持续而较高的股息加成。

略微调增美股还是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我考虑到美股虽然估值也高,但相对来讲有业绩支撑,5%的目标仓位本身也不高。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投资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思路   行情   基金   跌幅   主动   科技   恒生   权益   目标   红利   中位数   业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