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上的朱元璋,生命烛火摇曳,眼看就要油尽灯枯...
这位泥腿子出身、杀出来的开国皇帝,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也想死死攥住身后的一切。
他要的,不只是江山永固,更是黄泉路上的排场和绝对掌控。
一道遗诏,给后宫无数女子的命运,判了死刑,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大明王朝的天,变了...
这位爷,从放牛娃到和尚,再到红巾军里提着脑袋打江山,一路腥风血雨坐上龙椅,靠的是什么?
胆识,没错,但更多的是一股子“天下所有,皆为我用”的狠劲。
他这一辈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失控和背叛。
活着的时候,文武百官在他面前大气不敢喘;死了,他照样要后宫那些没给他生下一男半女的妃嫔们,跟着他“走”。
他心里头琢磨:这些女人,一辈子在宫里好吃好喝伺候着,没个一儿半女,将来指望谁去?娘家大多没什么显赫背景。
与其让她们在自己死后寂寞凋零,或者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不如干脆利落,一起到地底下继续当差。
这既是他皇权威严的极致体现,也是她们“忠诚”的最高境界——至少,他是这么想的。
笔墨伺候,朱皇帝颤巍巍写下这道命令,墨迹未干,后宫已是愁云惨雾,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但说起来,这殉葬的鬼花样,可不是朱元璋脑袋一拍想出来的。
老祖宗那边早就有了,远在殷商时期,那会儿的人们实在得很,觉得活着享受的一切,死了也得原封不动打包带走。
金银财宝是标配,奴仆妻妾也不能少,不然到了另一个世界,谁伺候,排场怎么摆?
于是,活人殉葬就成了“时尚”,跟现在富豪下葬恨不得把别墅游艇也塞进棺材一个道理,只不过那时候塞的是活生生的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殉葬之风愈演愈烈。
一些诸侯国君不仅要求奴隶和妃嫔陪葬,甚至连重要大臣也需“自愿”追随,以便其在阴间继续行使权力。
当时的太后若临终前不拉一批奴隶殉葬,似乎都难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汉朝以后,殉葬现象有所收敛,虽仍有零星出现,但已不如先前猖獗。
然而到了辽代,殉葬制度死灰复燃。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也延续了这一做法,有时甚至借殉葬之名屠杀“多余人口”,皇帝驾崩往往伴随着一场小型屠杀。
所以朱元璋那道要命的遗诏,对后宫那些女人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她们是天子脚下的金丝雀,锦衣玉食,看似风光无限,谁知道风光背后,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1398年6月24日,这位开创大明王朝的铁血皇帝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给自己的江山画上了句号,却给至少四十六名妃嫔的生命,预设了一个冰冷黑暗的终点。
名单下来,管你年轻貌美还是年老色衰,只要没生过孩子,或者后台不够硬,基本就榜上有名了,一时间,平日里争奇斗艳的后宫,彻底成了人间地狱。
哭声?有,但更多的是死一般的寂静,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有的妃嫔当场瘫软,面如死灰;有的默默流泪,心如刀绞。
她们曾以为进了宫就能一辈子享福,哪晓得最后的归宿,竟是冰冷的陵墓,与那位她们甚至没见过几次面的帝王同眠。
至于怎么个“殉”法,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有些记载说得“体面”些,赏三尺白绫,自己动手,或者一杯毒酒,睡梦中解决,这大概还算是皇帝“开恩”。
更残忍的,就是直接活埋,把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像牲畜一样赶进幽深的墓道,等到巨大的石门“轰隆”一声落下,彻底封死,里面的人就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恐惧中,慢慢窒息,慢慢等待死亡。
那种滋味,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想花钱买通执行的太监,也有,但只是个别运气好的,但皇帝老儿要的是数量和名册上的对勾,具体是谁,他可能真不在乎...
朱元璋入殓那天,南京钟山孝陵内外,气氛肃杀得能拧出水来。
那些被选中“随驾”的妃嫔们,穿着整齐的宫装,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也掩不住那份死灰般的绝望。
在内侍的“引导”下,她们一步,一步,走向那座即将吞噬她们青春与生命的巨大陵墓。
墓室里阴森潮湿,只有几点微弱的烛火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她们惨白的脸。
对着朱元璋的巨大棺椁,她们行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跪拜大礼。
然后陵墓的大门在沉重的巨响中缓缓关闭,将她们与外面那个鲜活的世界彻底隔绝。光明、空气、希望……一切都没了。
她们成了帝王陵寝中永恒的“陪伴者”,成了朱元璋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彰显皇权的工具。
而这份残酷,并没有随着朱元璋的死而终结,他儿子明成祖朱棣,孙子明仁宗朱高炽,也都沿用了这套血腥的制度,继续用活人的生命为皇权献祭。
好在,这种反人性的制度,终究是文明进程中的一道逆流。
到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这位皇帝在临终前,或许是良心发现,或许是觉得这事儿实在有伤天和,下令废除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
总算,给这段黑暗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那会儿,大明朝的后宫女子们,应该着实松了一大口气吧。
可谁能想到,历史这东西,总喜欢玩点黑色幽默,到了清朝初年,那帮关外来的统治者,不知怎么想的,殉葬之风竟然又一次抬头。
努尔哈赤、皇太极死的时候,都有后妃殉葬。
更离谱的是,官方甚至一度鼓励民间的“殉夫”行为,把这看作是妇女贞洁的最高体现,还要立牌坊表彰,这简直是把历史的倒车,开到了悬崖边上。
殉葬,这两个字现在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它背后不仅仅是几十上百条无辜生命的消失,更是对人起码的权利和尊严的践踏。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在那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下,个人的命有多么不值钱,多么脆弱。
当权力大到没边儿的时候,皇帝老儿的心思就能随便踩踏一切,包括最基本的人性。
钟山还是不说话,历史的长河却哗哗地流着。
那些深埋地下的悲鸣,不该就这么被忘了,它们时时刻刻提醒着后来人,敬畏权力,更要尊重生命,这才是正经事。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