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毒纸巾,比抹布还脏用多了还致癌,别再整箱往家扛了

晚饭过后,58岁的王阿姨把餐桌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习惯性地抽出一张纸巾,顺手擦了擦手、擦擦灶台,甚至拭去孙子嘴边的油渍。“这纸巾用得可真快,再囤几箱放家里才安心。”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纸巾,其实暗藏风险,就在最近的央视调查中,某些流通市场上的“毒纸巾”被曝光,有的比抹布还脏,长期使用甚至或含致癌风险。

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物件,难道正在悄悄伤害我们?你家用的纸巾,到底安全吗?你平时关注过纸巾的成分和执行标准吗?

或许,正因为这种习惯太普遍,反而被我们忽视了。央视调查画面中,无数消费者熟练地大包小包搬着纸巾回家,却不知道隐患就藏其中。

是时候揭开纸巾表面的“干净白”了,很多人以为,纸巾越白越干净,买来全家老小随便用,恰恰是这种“洁白”可能和健康隐忧背道而驰。

你想知道,哪些纸巾真的不能碰?有哪些关键细节必须警惕?别急,往下看,你会发现“致癌”二字并非危言耸听。

纸巾,究竟有多脏?专家为你拆解背后的健康陷阱

纸巾是现代家庭的刚需,对于不少人,成箱囤积已经成为常态。但央视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的抽检结果显示。

市面上部分低价、杂牌纸巾内检出大肠杆菌超标、荧光增白剂、大量重金属残留及真菌。有的纸巾细菌总数甚至比普通厨房抹布还高,令人心惊。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专家指出,纸巾看起来干净,其实并不是所有都适合餐饮和皮肤接触。那些价格低廉的“非食品级”“未标明卫生许可证号”的纸巾,往往因原料劣质,甚至使用回收废纸、印刷用纸等,其中残留的化学漂白剂、荧光剂,长期接触会引发皮肤过敏甚至慢性中毒。

国家标准GB15979-2002对于纸巾细菌、真菌含量设有严格上限,然而某些不合规产品竟暴露出细菌总数高达每克1万CFU以上,比高标准厨房抹布高出数倍。

另有研究测定,部分地下工厂生产纸巾中的荧光增白剂含量高于正常值数倍,医学研究显示,这类物质有潜在致癌风险

央视报道中有案例显示,多年用“白净”超市杂牌纸巾洗手、擦嘴的张师傅,近期体检时被发现出现多处皮肤炎症,经排查才定位到纸巾导致的慢性接触性皮炎。

“洁白=干净”是最大误区:专家称,正规木浆纸巾应无味、无亮白色光泽、柔软细腻,反之若明显偏白,且气味刺鼻、手一搓掉毛屑,极可能加过量漂白剂或混淆劣质原材料。

长期用劣质纸巾,身体可能悄悄发生这些变化

你知道吗?一项北京协和医院针对3000名家庭调研的数据显示,长时间使用非正规“毒纸巾”的家庭成员,皮肤过敏、口腔溃疡及细菌感染发生率较常人高出16.9%。且专家特别强调,儿童与老年人因粘膜较薄、抵抗力更弱,风险更不可忽视。

用劣质纸巾,身体可能面临这些隐患:

皮肤问题频发:如皮肤瘙痒、红疹,甚至接触性皮炎。一位网友曝光,孩子脸上反复起小红点,竟是纸巾作祟。

口腔及呼吸道风险:使用掺杂荧光剂、漂白剂的纸巾擦嘴、擦碗,易导致化学物质摄入,长期可能诱发口腔炎症甚至慢性咽炎。

致癌隐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告,部分荧光增白剂及二噁英为“2B类致癌物”,虽然日常剂量有限,但长期、频繁使用,尤其儿童易入口,健康威胁不容忽视

交叉感染:劣质纸巾细菌超标,等于是把“致病源”擦上身体,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更易因此患病

如何安全挑选纸巾?掌握这些关键细节,远离健康隐患

面对琳琅满目的纸巾产品,如何保证全家安全?专家建议

优先选正规品牌或超市自有品牌纸巾。并查看包装有无“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接触用”“GB20810标准”字样。

拒绝“三无”产品。“无标识、无厂家、无卫生证”的切勿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在小摊、网购平台大量囤积。

尽量选本色纸巾。如竹浆本色、木浆本色,无额外漂白,颜色为淡黄色或米白色,天然环保,化学添加剂少

气味与手感是关键。优质纸巾无明显刺鼻味,抽出平滑、柔软,断面自然;反之有刺激气味、掉粉掉毛、手搓即掉色,坚决别买!

专纸专用:厨房、厕所、餐桌、面部,应分开用不同功能纸巾,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除了选购把关,更要注意日常存储:纸巾应放干燥通风、不受污染处,未用完包装每日扎紧,避免灰尘、潮气侵蚀。

记者调查还提醒,纸巾并非“万能擦”,用纸巾处理生鲜、擦水果容易二次污染,建议优先用专用毛巾或干净纱布,纸巾只能作为临时应急,不宜反复使用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日常生活用纸卫生标准GB15979-200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生活用纸卫生质量的报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及原材料GB 4806.8-201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抹布   纸巾   央视   荧光   细菌   风险   漂白剂   增白剂   隐患   干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