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运城探秘:绛县倗国遗迹中的 “周礼” 密码

纪连海运城探秘:绛县倗国遗迹中的 “周礼” 密码

4 月 13 日,“文脉寻根・书香运城 —— 纪连海邀您在行走中翻阅运城” 活动盛大启幕。历史学者纪连海老师踏入运城博物馆,围绕 “河东古韵:文物背后的运城历史风云”“文物中的民生百态:运城古代社会生活面貌观”“传承与创新:从运城文物看文化延续之路” 等主题,开启了一段奇妙的 “穿越时空” 对话。

在 “华夏寻根” 展厅的倗国墓地 1 号复原墓室前,纪连海老师与嘉宾、主持人停下脚步,以通俗易懂的对话形式,逐渐揭开 “周礼” 以及墓主人身份地位的神秘面纱,将其呈现给大众。这座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让我们跟随纪连海老师的脚步,走进横北倗国墓地,探寻 “周礼” 的奥秘。

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 1 公里处,2004 年被发现。2004 - 2007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 1326 座,其中西周墓葬 1299 座。这一发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封国及其与晋国间的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

纪连海老师在探寻过程中,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墓葬中的种种细节进行解读。或许在某一件青铜器的纹饰上,我们能看到西周时期 “周礼” 对等级制度的严格规范;从墓葬的规模、陪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能推断出墓主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而这些,都与 “周礼” 息息相关。随着对横北倗国墓地的深入探索,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故事,在纪连海老师的讲解下,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周礼” 的神秘面貌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

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公里处,发现于2004年。2004—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墓葬1299座,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封国及其与晋国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

在整个墓葬群中,有一座墓规格最高:不仅墓葬规模最大,而且随葬品最多——礼器组合以食器中的鼎、簋为核心,包括三类九种器型,食器有5鼎、5簋、1鬲、1甗、1盆,酒器有2壶、1觯,水器有2盘、2盉。这种食器、酒器和水器一应俱全的组合,是西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特别是男性贵族墓的器用特点。据考证,这座墓葬的主人正是倗国国君夫人毕姬,相比之下,与她并穴合葬的夫君墓则浅短,随葬的三鼎一簋,也一反常规地少于其妻毕姬的五鼎五簋。

那么,毕姬又是何人?

毕姬名字中的“毕”和“姬”是两个概念,“姬”表示她是姬姓,“毕”是氏。过去的姓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比氏要高,一个姓底下可以分好多氏,姬姓底下毕氏的女子都可以叫做毕姬。而这里的毕姬其父毕公是周王室的高官,地位很高,周王室高官的女儿下嫁到倗国,因此她的地位比倗伯高。

从毕姬墓的规格以及随葬品的丰富程度来看,毕姬的地位显然超越了一般诸侯国国君夫人的范畴,她在诸多方面均突破了传统规制。

毕姬使用五鼎,而她的夫君仅仅使用三鼎。这就不得不联想到周代的爵位等级。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伯”、“子”、“男”爵通常封给较小的非“姬”姓国家,因此倗伯只能拥有三鼎。

毕姬墓的时代处于西周中期,这时的周代是用礼制来严格规定整个社会的秩序,而青铜器正是礼制物化的象征,是礼的载体。西周社会分为两个等级:贵族和平民,贵族又分四等: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通常来说,周天子用九鼎;周天子底下的王室高官和地方诸侯,使用七鼎到五鼎;卿大夫通常用五鼎到三鼎;士用一鼎,为最低的一级。

《周礼》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绛县   周礼   运城   晋国   国君   北约   墓葬   西周   遗迹   墓地   密码   老师   历史   纪连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