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怎么样了?我们探访了广州门店

2025年9月13日傍晚五点半,广州正佳广场西贝门店的排队情况。南方周末记者贾梦雅|摄

2025年9月13日傍晚五点半,广州市天河区大型商场正佳广场内的西贝略显冷清。其余餐饮门店在排队取号时,西贝门店门口的一排座椅上,空无一人。

店铺入口处醒目地摆放着一个鲜榨橙汁摊位,“现榨橙汁,无冰无糖”,西贝员工反复叫卖着,不少路过的行人驻足询问,但得知价格为19.9元/杯后,便转身离开。

南方周末记者留意到,店内就餐客人中,多以家庭为单位,不少是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前来就餐,上述橙汁出现在了许多就餐者的桌子上。

一位来自河南的女士正带着孩子和朋友用餐,她是西贝的常客。“看重的是干净、新鲜。我点菜总要求少油少盐,西贝都能做到。”不过,当话题转向最近的争议时,她稍作停顿,“西兰花那个事我也看到了,所以今天没点。”

西贝的西兰花近日被曝光保质期为两年,被网友调侃,“给儿童吃的食品比儿童年龄还大”。西贝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拥有近四百家门店,儿童餐是其一大特色。

当南方周末记者表明采访来意后,店员并未回避,称近几日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他们始终欢迎交流,并邀请南方周末记者进入厨房参观。

西贝出品的儿童套餐。南方周末记者贾梦雅|摄

生产日期较新鲜

谈及9月12日晚公司举行的大型线上会议,西贝正佳广场店店长予以确认。“会议确实有,但主要内容是激励员工,给大家打气,凝聚团队士气。”他表示,面对近期的舆论压力,员工们承受着不小的心理负担,“很茫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就我们门店来看,堂食客流量确实有减少,但影响不大,老顾客来得比较多,中午一直排队到2点。”店长说。

说话间,几个带着孩子的家庭熟门熟路地入座,服务员热情地打着招呼,店长补充说,周末的家庭聚餐依然稳定,“老顾客,这是我们的核心客群。”

冲击主要体现在线上。“外卖订单量可以说‘腰斩’了。我们往常做外卖都忙不过来,现在人员比较闲,没什么事情做。”一位店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天河领展广场店店长则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其所在门店当日中午减少了近三成客流。萝岗万达店店长称,近期客流下降大概两成,该门店总共有34个餐桌,已经营业六年。

在厨师长的引导下,南方周末记者进入正佳店后厨工作区。

西贝的后厨分为四个区域:面点类、烤制类、凉菜类、炒制综合区。厨房长期面向公众开放,只需扫码登记,在店员的帮助下,穿好工作服,佩戴好口罩与网帽,进行洗手消毒后即可入内。

“我们所有菜品原料及所需调味料,都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确保标准。但送来的都是生鲜品,需要门店厨师现场加工。”多家西贝门店店员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华南地区的中央厨房位于深圳,由门店按需下单,每日配送。

此外,急需的新鲜蔬菜、应季水果也是每日配送,但不是出自中央厨房,而是公司指定的供应商。

厨师长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了多款分装好的冷藏及冷冻制品:土豆双色胡萝卜组合(加工日期为2025年9月12日,赏味期至2025年9月15日)、小锅牛腩组合(保质期为12个月)、去刺黄花鱼柳(保质期为18个月)、甜蜜蜜香烤鸡翅(保质期为9个月)。

小锅牛腩组合的包装信息。南方周末记者贾梦雅|摄

上述产品均为生鲜品,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其生产日期均在2025年8月或9月。多位店员表示,门店对原材料消耗快,采购的产品到店日期都比较“新鲜”。

关于产品保质期是否较长的争议,一门店店长以冷冻羊肉举例说,西贝每年8-10月会派专人赴内蒙古草原挑选优质羊只,统一屠宰、分割后,在中央厨房通过-18℃的急速冷冻技术处理,再全程冷链配送至全国门店。

“这个流程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急速冷冻能最大程度锁住肉质水分和鲜味,所以保质期可以设定得较长。”

“冷链送到门店后,早上五六点,负责预制的员工会加工牛扒、羊腿、羊排等,要提前蒸煮两三个小时。”一位店长说,采用这种预制工序也与西贝主要售卖牛羊肉有关,这类肉品只能采取冷冻保鲜的方式。

此外,后厨冷冻区确实存放着包装上标明“较长保质期”的有机西兰花。多家门店店员解释,选择的是成本更高的有机品种,虫害风险相对小,“为了杜绝虫卵隐患并保证全年稳定供应,才采用冷冻锁鲜”。

对于消费者反映部分菜式“无法免辣”的情况,店员解释道,为了保证出餐效率,每日会对一些菜品进行餐前煸炒分装,待消费者下单后,加入土豆、青菜等配料进行再炒制。

“辣味在最初的煸炒环节就定型了,后续步骤无法去除,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预制菜包直接加热。”一位店员强调。

在后厨参观过程中,南方周末记者留意到有小锅牛腩酱包、儿童番茄酸汤酱等产品。厨师长解释称,这些产品为“调味品”,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送,是为了保障菜品口味统一,“这些酱包还要辅以其他生鲜配料,在门店现场制作”。

临近六点半,晚市客流明显增多,西贝正佳店门口等待的椅子上终于迎来了几位顾客。

2025年9月13日晚7:40,西贝天河领展店排队等候人群。南方周末记者贾梦雅|摄

自建外采相结合

这场关于“预制菜”的纷争,本质在于中央厨房的预加工环节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差异。

西贝采用的供应链模式属于中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典型配置,其供应链模式为“自建产地+部分外采+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门店加工”。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自有供应链体系上,西贝在呼和浩特拥有两大主食工厂、在内蒙古武川县建立了有机莜麦基地,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建立了西贝草原奶食基地。

“‘牛羊莜’是西贝三大特色。”上述一位店长表示,“这有赖于我们在原材料端进行深度把控,莜面采用有机的,牛羊是特定时间挑选的。”

非核心品类则依赖外部采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前述后厨展示的产品均来自第三方,其中,小锅牛腩组合来自内蒙古中敖食品有限公司,去刺黄花鱼柳来自三都港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甜蜜蜜香烤鸡翅来自浙江浔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所有产品均做了调味、腌制等预加工处理。

上海市松江区新闻办披露,本地企业元盛食品也是西贝的供应商之一。

该企业成立于1995年,早期主营牛羊肉养殖与屠宰分割,后拓展至以牛羊鸡为原料的调理食品加工。自1995年起,元盛食品已成为肯德基的长期合作伙伴,曾参与开发上校鸡块、新奥尔良烤鸡翅等经典产品。

中央厨房在西贝供应链中起到集成与标准化的作用。无论食材来自自有基地还是第三方工厂,最终均汇入西贝设于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的中央厨房。全国布局的多处央厨和生产基地承担食材切配、腌制、调味和部分预处理工作,并通过冷链配送至门店。

多位店员反复强调,这种处理属于原料前处理而非预制菜,门店完成最终烹饪,“连锁餐饮品牌都是类似模式,预加工后,由中央厨房统一冷链配送,不然上百家门店要如何保证品质?”

西贝店内张贴的儿童餐菜品原料与标准。南方周末记者贾梦雅|摄

该模式在中大型连锁餐饮中确已通行多年。

由中国烹饪协会、蜀海供应链和百川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供应链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对央厨模式的探索可追溯至1990年代,在肯德基与麦当劳相继进入中国后,武钢于1996年从日本引入相关设备,2011年,食药监局将央厨纳入餐饮服务环节,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动行业整合。

2016年,国务院推动“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2018年,中国央厨渗透率已达72.4%,2020年后在新冠肺炎疫情及政策推动下央厨建设加速,西贝、巴奴、思念千味自建央厨,供应链发展从规范整合阶段向规模化扩容增速阶段转型。

从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供应链,到百胜中国旗下的肯德基与必胜客,均依托类似体系实现规模化经营。

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可提升效率、稳定品质、控制成本、便于安全管理。但其劣势同样显著,工业化生产本质与品牌传统餐饮形象之间易形成认知落差,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9月13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首次明确要求餐饮门店必须公示预制菜使用信息,并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

​南方周末记者 贾梦雅

责编 冯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广州   南方周末   记者   厨房   店员   中央   店长   牛腩   组合   餐饮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