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正让我陷入不断地怀疑当中,似乎前期预判的种种可能都是水中月、镜中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地消逝,剩下的似乎只剩下利空。期待的海之蓝期待省内几无波澜,省外迟迟无法铺货(说明海之蓝库存依然高企),梦六+控货接近一年,已经去库存一年的洋河,咋还有这么多库存?难道需求端真的已经崩溃?洋河会步入价值陷阱?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是我选股的第一逻辑,但在洋河的布局当中,因为看到了洋河的极度便宜以及较高的股息保障,我并未遵守这一原则,现在来看,我正在为自己的随意买单。今天我单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下洋河,未来之路依然难堪。(注意:我只是从消极角度审视持有企业,当前其实没亏多少,也不会割肉,因为黎明前是最黑暗的,预计四季度还将有最后一次暴雷,全年预计利润30亿左右的样子,大幅低于我的心理底线)更多追踪,微关-盾矛投资
四季度洋河最后一次暴雷,之后会进入低基数区间,但未来的起势,依然相当迷茫。当前洋河股价承压下挫、省内省外市场双线告急、业绩数据大幅滑坡,这家昔日白酒行业第三的巨头,正经历着一场触及根本的“成长之殇”。
股价的持续低迷是洋河困境最直观的写照。2025年半年报发布后,这份多年来仅次于2020年的最差成绩单,直接引发市场恐慌,股价应声下挫。而业绩颓势的传导早已显现,2024年三季报起,洋河营收与净利润便开启双降模式,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暴跌44.82%,与山西汾酒的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反差。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近四个季度TTM营收已被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相继超越,跌至行业第五位,与前三甲的差距正不断拉大,股价也随之失去核心支撑。
竞争格局的全面恶化,成为压垮洋河的关键稻草。省内市场上,洋河多年的龙头地位岌岌可危。在其将重心转向全国市场时,竞争对手今世缘趁机崛起,省内营收持续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达洋河的47%,净利润更是接近洋河的51%,中高档酒收入相当于洋河的52%,昔日的“苏酒一哥”面临被赶超的风险。省外市场的表现则更为惨淡,2025年上半年省外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42.68%,经销商减少268家,原本占比约55%的省外市场份额萎缩至50%。在全国市场竞争中,高端领域被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铁三角”占据85%份额,洋河吨酒价不足五粮液的1/5,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仅15%;次高端市场中,梦之蓝M6+批价倒挂,市占率被汾酒青花系列反超,中低端市场又遭遇名酒下沉挤压,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业绩的持续承压,暴露了洋河深层的发展危机。2025年前三季度,洋河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大降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大降54%,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同比下降近70%,在A股主要白酒企业中下滑幅度最大。业绩滑坡的核心源于三重打击:产品结构失衡,中高档酒收入降幅远超普通酒,高端化受阻的同时中低端市场竞争力不足;渠道模式失效,库存积压问题突出,经销商出货周期拉长,公司不得不通过停货、控货缓解渠道压力;战略与治理失当,前期市场布局分散,更换新管理层后尚未完成有效调整。尽管合同负债增长显示经销商仍有信心,但难以掩盖业绩基本面的严峻态势。
从“茅五洋”的辉煌到如今的内外交困,洋河的困境本质上是品牌势能不足、竞争失势与渠道管理失序的集中爆发。省内市场的坚守与省外市场的突围、高端化的突破与中低端市场的稳固、渠道库存的消化与新增长动力的培育,成为洋河亟待破解的三大课题。这场“洋河之殇”,既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自身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
当前洋河的经营策略是: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当前来看顺应了行业去库存的发展规律,2025年的业绩底基本确定,未来的业绩是L还是V型走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再次说明,任何企业都要辩证的看待,强如茅台也有自身的很多问题,看空是为立体、全面的看待企业,底部时不恐惧,高位时不贪婪。洋河当前是最黑暗的阶段,我不会在这个阶段去盲目割肉,再看两年的时间,来决定去留。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