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7 日,张家界 “七星山・骆驼杯” 荒野求生赛进入第 30 天,这片原始山林里的生存较量依旧激烈。就在所有人都期待夺冠热门、66 号选手王昌繁继续冲击更好成绩时,一则退赛消息传来 —— 这位来自河南信阳的退役特种兵,因身体达到缺盐极限,正式决定退出比赛。
此时的王昌繁,已在毫无外援的原始山林中坚持了整整一个月,体重从赛前的 140 斤骤降至 115 斤,整整减少 25 斤。随着他的离开,原本就充满变数的赛事更添一抹沉重。而场上剩余的 17 名选手(16 男 1 女),仍在与饥饿、寒冷、体力透支顽强对抗,为 20 万元冠军奖金和心中的生存荣誉咬牙支撑。“继续比下去,身体会受不可逆的损伤,退出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胜利。” 退赛后,王昌繁的这句话,道出了极限挑战中 “量力而行” 的清醒。

王昌繁的退赛,让不少关注赛事的观众感到意外。作为一名退役特种兵,他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从开赛第一天起,就被赛事解说和观众一致视作 “夺冠热门”。赛前采访中,他曾眼神坚定地表示:“在部队里接受过专业的野外生存训练,应对这种自然环境,我有信心没问题。” 可谁也没想到,30 天的极限消耗,还是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刚进山的时候,体重 140 斤,身上的肌肉线条很紧实,搬起几十斤的木头都不费劲。现在你看,只剩 115 斤了。” 退赛后,王昌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下意识地抬起手臂,原本饱满的肌肉轮廓如今变得消瘦,皮肤松弛地贴在骨头上,能清晰看到突出的腕骨。他坦言,比赛前 20 天,还能通过采集野果、挖掘野菜维持基本体力,偶尔运气好,能捉到几只蚂蚱补充蛋白质,可从第 25 天开始,身体的不适症状越来越明显。
“最先出现的是浑身乏力,以前轻松就能跨过的小土坡,现在要扶着树干慢慢挪;搬起一块拳头大的小石子,都觉得手臂用不上劲。” 王昌繁回忆道,没过几天,手脚开始出现水肿,用手指按压手臂皮肤,会留下一个深深的凹陷,半天都无法恢复平整。到了第 28 天,更严重的状况出现了 —— 他的视线开始模糊,“看远处的树,都是双重影子,医生后来告诉我,这是长期缺盐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再拖下去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

在荒野求生的环境里,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物资。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盐分来平衡电解质,可在这片植被茂密却缺乏天然盐矿的原始山林中,获取盐分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补充盐分,王昌繁尝试过各种方法:他翻遍山林寻找含盐量高的植物,将植物的根茎碾碎后舔舐汁液;也试过捕捉小型昆虫,希望从昆虫体内获取微量盐分,可这些努力的效果微乎其微。“最后那几天,我甚至会早起去舔舐树叶上的晨露,心里想着说不定能从露水里面获取一点点盐分,可实际上,那点量根本不够身体消耗。” 他苦笑着说。
11 月 6 日晚,张家界山区降温,山林里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几度。王昌繁在自己临时搭建的庇护所里浑身发抖,那间庇护所是用树枝和藤蔓搭建的简易框架,上面覆盖着干枯的树叶和树皮,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干草都裹在身上,像盖了一床 “树皮干草被”,可依旧觉得寒冷刺骨,牙齿不停地打颤。“那一刻我就知道,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硬撑了。再继续下去,就算能多坚持几天,身体也可能留下一辈子的病根,不值得。”
做出退赛决定前,王昌繁在庇护所前的空地上坐了一夜。夜晚的山林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他抬头望着天上的星空,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家人的模样 —— 妻子送他出门时担忧的眼神,孩子抱着他腿说 “爸爸早点回来” 的画面,一一在眼前闪过。“出门前我跟老婆保证,争取拿个好成绩,多赚点钱补贴家用。可现在看来,平安回去跟家人团聚,比什么都重要。”
王昌繁退役后一直从事安保工作,收入不算高,这次报名参加荒野求生赛,一方面是想挑战自己,圆一个 “极限生存” 的梦;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 20 万元的冠军奖金,希望能为家里改善生活。“现在虽然退赛了,但至少身体没垮,出去还能找工作,还能照顾家人,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11 月 7 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王昌繁按照赛事规则,按下了随身携带的紧急信号器 —— 这个信号器是选手遇到危险或决定退赛时唯一的 “求救工具”。
半小时后,赛事保障人员驾驶着越野车赶到,将他带离了这片让他坚持了 30 天的山林。离开前,王昌繁特意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原始山林,眼神里有对未完成挑战的不舍,更多的是卸下重担后的释然。车子驶离时,他轻轻说了一句:“这片山,我尽力了。”
三、赛场众生相:不同选手的生存坚守
王昌繁的退赛,让更多人看到了荒野求生赛的残酷本质 —— 它不仅考验选手的体力和技能,更考验着每个人对 “生存” 与 “极限” 的判断。而留在场上的 17 名选手,仍在这片山林里书写着各自的生存故事,他们的坚持与选择,同样让人动容。
45 号选手符民乐,因总能在看似绝境的环境中找到食物,被赛事官方直播间的观众亲切称为 “蜜蜂哥”。他的坚持,更多是为了身后需要依靠他的家庭。“没吃没喝?在我这儿不存在的,就算吃草,我也能再扛十天!”11 月 6 日,“蜜蜂哥” 在赛事官方直播间的镜头前,一边得意地展示自己的 “地下粮仓”,一边笑着说。
镜头里,他在一棵大树下挖了一个半米深的土坑,坑底铺着厚厚的芭蕉叶,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 “存货”—— 十几颗拳头大的猕猴桃、几个青涩的野梨,还有用树叶小心包裹着的蚂蚁。“这些都是我这几天好不容易找到的口粮。猕猴桃能补充维生素 C,防止牙龈出血;野梨虽然有点涩,但能填肚子;蚂蚁富含蛋白质,一顿吃几十只,能顶大半天不饿。” 说着,他随手从树叶包里抓出一只蚂蚁放进嘴里,脸上没有丝毫不适,仿佛在吃普通零食。
可很少有人知道,开赛初期的 “蜜蜂哥”,也曾陷入过濒临放弃的绝境。比赛前 15 天,他连最基础的生火都做不到 —— 火石打不出火花,收集的柴火太潮湿,尝试了无数次,都没能生起一堆能取暖、能加热食物的火。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靠生吃折耳根、野山药充饥,生冷的食物让他肠胃不适,频繁拉肚子;夜晚没有温暖的庇护所,只能蜷缩在岩石缝里,任由寒冷的山风吹着,冻得浑身僵硬。
“有一天晚上下大雨,我搭建的临时棚子被风吹倒了,全身都被雨水浇透,冷得直打哆嗦。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撑不过去了,就对着家的方向哭,心里想着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还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要是我出事了,他们可怎么办啊。”“蜜蜂哥” 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他说,家里的情况让他不能放弃 —— 妻子几年前因为家里太穷,选择了离开,他一个人既要打工赚钱,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和残疾的母亲,还有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这次的 20 万元冠军奖金,对他来说不是 “荣誉”,而是 “让家人过好一点” 的全部希望。
如今,“蜜蜂哥” 的庇护所已经初具规模。他用粗壮的树枝搭建了稳固的框架,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和树皮,能有效遮风挡雨;地面上铺着一层晒干的干草,踩上去松软舒适。“虽然还是苦,但至少能睡个安稳觉了,比刚开始的时候强太多。” 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自制的竹篮去山林里寻找食物,傍晚则抓紧时间加固庇护所,为夜晚的寒冷和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准备。

与 “蜜蜂哥” 的 “硬核求生” 不同,医学生出身的 72 号选手林北,则用专业知识在荒野中走出了一条 “科学求生” 之路,甚至被观众调侃为 “返祖式生存”。比赛进行到第 27 天时,林北也遭遇了和王昌繁类似的缺盐危机,出现了手脚水肿、浑身乏力的症状,可他没有选择退赛,而是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找到了缓解缺盐问题的办法。
“马齿苋这种植物含有一定量的盐分,而且在山林里很常见;还有蟋蟀、蚂蝗这些小型生物,它们体内含有丰富的电解质,能有效缓解缺盐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林北在接受赛事采访时,手里拿着一个装满蟋蟀的竹筒,竹筒上钻了几个小孔,防止蟋蟀闷死。“刚开始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确实觉得恶心,尤其是活的蟋蟀,放进嘴里还会动。可后来想想,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吃这些,就跟平时吃零食一样自然。”
靠着这些 “特殊食材”,林北成功缓解了缺盐症状,重新找回了体力。他还会把马齿苋的汁液收集起来,装在自制的葫芦容器里,口渴的时候喝上一口,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摄入少量盐分。“现在缺盐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只要能保证每天找到足够的食物,再坚持十几天没问题。” 林北的眼神里满是自信,他说自己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想验证医学知识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如果能夺冠当然好,就算不能,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很有帮助”。

场上唯一的女选手,91 号选手,因总是神情冷静、话不多,被观众称为 “冷美人”。赛前的她,妆容精致、身材高挑,穿着时尚的户外服装,完全是都市女性的模样;可经过十几天的荒野求生,如今的她早已没了往日的精致 —— 体重下降了 18 斤,瘦得只剩 “皮包骨”,手指和嘴唇因为长期缺水干燥开裂,脸上沾满了泥土和树叶的碎屑,“灰头土脸” 的样子与赛前判若两人。可即便如此,她眼中的坚定从未消失。“越是绝境,越是要冷静,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她在自己的生存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为了在山林里活下去,“冷美人” 学会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技能:她能准确辨认出哪些野果野菜可以食用,哪些含有毒素;她用干燥的艾草和火石,成功生起了第一堆火,“第一次看到火苗的时候,我激动得哭了,感觉有了火,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她还会用竹子制作简易的捕鱼工具,在山林里的小溪中捕捉小鱼虾。“有一次烤香菇吃,闻着香菇的香味,感觉就像在餐厅里吃肉一样,特别满足。”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冷美人” 就会沿着小溪收集露水,她把一片干净的芭蕉叶卷成漏斗状,放在树枝上,让露水顺着叶子流进随身携带的水壶里,“这些露水是最干净的水源,能保证每天的饮水需求”;傍晚,她会抓紧时间加固庇护所,在庇护所周围撒上一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粉末,防止野兽靠近。“虽然每天都很累,有时候也会想家,想放弃,但我不想就这么认输,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此外,选手王大力还因为 “大力出奇迹” 的梗意外走红网络。开赛初期,他拿着赛事发放的基础工具(一把刀、一个火石、一个水壶)在山林里 “折腾”,光是生火就用了整整三个小时 —— 火石打了几百次才冒出火花,好不容易点燃的干草又被风吹灭,直播间里的观众全程围观,“看大力生火” 甚至成了不少人的日常乐趣,还有观众调侃 “大力不是在生火,就是在生火的路上”。
“刚开始的时候总失败,要么柴火太湿点不着,要么火石没拿稳,打不出火星。可我就是不信邪,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一遍一遍试,最后终于生起来了。” 王大力笑着说,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初的 “生火小白”,不仅能轻松生火,还学会了用竹子制作各种工具 —— 用竹子做容器储存雨水和食物,用竹子做弓箭捕捉小型猎物,甚至用竹子做了一个简易的 “竹床”,让自己能睡得更舒服。“荒野求生就是这样,没有捷径,只能慢慢摸索,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办法。”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