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商网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近日,幸运咖宣布其全球门店数量正式突破10000家。从年初的约4600家到如今的万店规模,这家蜜雪集团旗下的咖啡品牌仅用了约10个月就实现了门店数翻倍。
作为主打5-10元价格带的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已成为继瑞幸、库迪之后第三个跻身“万店俱乐部”的本土咖啡连锁品牌。
一、万店背后的极致性价比哲学
幸运咖创立于2017年,但在品牌创立初期,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定位,一度面临产品价格混乱、门店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发展受阻。
2020年成为品牌转折点,时任蜜雪冰城总经理的张红甫亲自推动改革,明确 “高质平价” 定位,主打6-8元价格带,针对下沉市场和学生群体。
蜜雪基因的全面植入是幸运咖快速扩张的基础。共享蜜雪冰城在全球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使幸运咖核心原料成本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凭借规模化采购优势,幸运咖卖给加盟商的咖啡豆价格不超70元/公斤,基本上是烘焙完的成本价,这使得一杯售价仅5.9元的美式咖啡,仍能给加盟商留出较高的毛利。
2025年5月,蜜雪集团跟巴西签署了40亿元农产品采购意向大单,其中大多数是咖啡豆,进一步在生豆端控制成本并增强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轻量级加盟模式是幸运咖快速扩张的引擎。幸运咖采用“单店加盟不抽成”模式,总部不参与门店营业流水的分成,大幅降低了加盟商的管理成本。
对比同行,幸运咖单店前期投入约12.7万元,而库迪咖啡前期投入则在22万元起,瑞幸的加盟门槛更高。
产品策略上,幸运咖精准把握了年轻消费者口味。2022年3月推出的“椰椰拿铁”以其清爽口感和高质平价定位,迅速成为爆款单品,截至今年10月,该产品累计销售已突破1亿杯,销售额超10亿元。
运营体系的支持是万家门店品质一致性的保障。2024年12月,幸运咖商学搬迁至河南温县新校区,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可容纳700人同时培训。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培训近万人次,由超过60名全职专业培训团队为学员提供全周期培训支持。
二、万店光环下的盈利困境与品质争议
看似势不可挡的扩张背后,幸运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盈利压力。随着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已超千家,北京地区门店数达到100家,高租金点位正在不断侵蚀加盟商的利润空间。
幸运咖一线城市门店日销需稳定在300杯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这一数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咖啡行业分析师指出,“咖啡店能否盈利,90%取决于点位”,但优质点位在一二线城市早已被瑞幸、库迪等先行者占据。
产品质量与品牌认知是幸运咖的另一块短板。巨量引擎发布的《2023抖音新茶饮赛道专题报告》显示,下单茶饮的用户中30岁以下的占比达67%。年轻人对口味的变化更敏感,多位消费者反馈,幸运咖的咖啡口感“淡如水”,与瑞幸、库迪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反映出幸运咖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的不足,尽管幸运咖2025年已推出多达47款新品,但除了“椰椰拿铁”等少数爆款外,缺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创新产品。
咖啡豆价格持续上涨也为幸运咖的低价模式蒙上阴影。2025年10月,美国C型咖啡期货(阿拉比卡咖啡豆)价格一度创下新高,近一年涨幅达118.57%。
即使有供应链优势,幸运咖能否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维持当前价格体系,仍是一个未知数。
外卖补贴退潮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2025年7月后,外卖补贴明显收缩,这对依赖线上流量的咖啡品牌造成不小冲击。
瑞幸执行官郭谨一也在近期的业绩会上提到,随着外卖补贴退潮,瑞幸在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的同店销售额增长指标将面临短期波动与压力。
加盟商盈利能力是万店模型的关键考验。在一线城市,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使得许多幸运咖门店难以实现稳定盈利。与此同时,加盟商之间的内部竞争也在加剧,某些区域已出现门店密度过高导致的单店销售额下滑现象。
品牌升级困境同样制约着幸运咖的发展。在消费者认知中,幸运咖仍难以摆脱“廉价咖啡”的标签,这使其在向上渗透时遇到巨大阻力。
相比之下,瑞幸通过酱香拿铁等爆款产品成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而幸运咖尚未能打造出类似的高热度产品。
三、价格战的终局
幸运咖的崛起正加速咖啡行业的价值分层,市场呈现出高端现磨与平价咖啡并存的“哑铃型”结构。在平价咖啡领域,幸运咖以6-8元的价格带成功找到了市场缝隙,甚至低于库迪的9.9元和瑞幸的9.9元。
灼识咨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咖啡市场整体规模近2500亿元,且未来4年仍将保持近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随着咖啡消费从“社交属性”向“日常属性”转变,幸运咖瞄准的正是大众市场的日常消费需求。
供应链能力将成为平价咖啡竞争的核心。幸运咖是行业里极少数兼具原料直采、自有烘焙基地、自建物流体系的品牌,共享蜜雪集团五大生产基地与29个仓储中心,形成12小时配送圈,确保原料新鲜。
相比之下,其他现制咖啡企业缺少蜜雪冰城这样依托于数万家加盟门店的规模化供应链体系,很难和幸运咖展开价格竞赛。
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浙商证券披露的研报显示,按门店数计算,中国现磨咖啡市场,TOP5品牌市占率为21%,TOP10品牌市占率为23%。对比而言,同期现制茶饮市场,TOP5品牌市占率为15%,表明现制咖啡行业的集中度显著高于现制茶饮赛道。
咖啡市场红利正在收窄,餐宝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8.9%和16%,相较此前几年超30%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
这种市场增速的放缓意味着,幸运咖的扩张某种程度上是在存量市场中抢夺份额,必然面临更激烈的抵抗。
差异化竞争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在低价竞争的同时,头部咖啡品牌开始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瑞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爆品营销能力,接连推出了“生椰拿铁”和“酱香拿铁”等现象级产品。
库迪则加速多元化发展,试点“热食便当”“便利店啤酒”,甚至推出1平方米“极限店型”,通过高频刚需场景(如午餐)填补咖啡消费低谷。
幸运咖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构建自己独特的品牌护城河。
据了解,今年10月全国咖啡门店总数已突破25.4万家,近一年新开店数量达8.9万家,但净增长仅为3.8万家,这意味着,有超过5.1万家咖啡门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离场。
万店规模后的管理挑战不容忽视。随着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幸运咖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运营管理问题,包括品质稳定性、加盟商关系、区域市场差异等。
行业历史表明,许多连锁品牌的崩溃并非源于外部竞争,而是内部管理失控的结果。
写在最后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并计划未来逐步增加到2万家;挪瓦咖啡也在冲刺万店目标;京东更是携百亿元资金推出七鲜咖啡,宣布“三年万店”的野心。
走进任意一家幸运咖门店,简单的装修、有限的座位和快速的操作流程,都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卖氛围,只卖咖啡因。
随着万店时代的到来,幸运咖面临的真正考验在于:当价格战的红利消退,加盟商激情降温,它能否在一二线城市的残酷竞争中,证明自己不只是蜜雪冰城的影子,而是能独立行走的咖啡品牌。
咖啡市场的竞争终局不会是单一模式的全盘通吃,而是在价格与品质、规模与盈利、扩张与可持续中寻找动态平衡的精细之战。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