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跨界执导《云上的云》:从舞台到银幕的东方美学绽放

2025年4月23日,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在中国澳门落下帷幕。这场以“金海燕奖”命名的国际性艺术电影盛会,不仅汇聚了全球优秀作品,更意外地见证了一位跨界导演的惊艳亮相——歌手李玉刚凭借其首部电影《云上的云》,摘得“时代激流单元”最佳导演奖。从舞台到银幕,这位以《新贵妃醉酒》闻名的艺术家,用镜头语言再次诠释了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治愈力量。

舞台之外的导演梦:一次颠覆性的艺术跨越

李玉刚的转型并非偶然。早在《云上的云》路演时,他便坦言:“拍摄初衷是为在江南土地展现中国戏剧的魅力。”影片最初计划以越剧为主题,但当他深入浙江丽水缙云采风时,被当地小众的婺剧文化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将这一濒临失传的传统戏曲融入电影叙事。

影片以江南小镇为背景,讲述婺剧演员秋拾(吕星辰饰)在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困境中,与青梅竹马的男友青云(梁永棋饰)、默默守护的师哥尹尘(李玉刚饰)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采石场剧场的重建与戏曲表演的传承,影片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对撞升华为人性深处的治愈力量。

东方美学的极致表达:水墨画卷中的治愈哲学

《云上的云》被影迷誉为“流动的水墨画”。李玉刚将缙云的云雾山水、粉墙黛瓦化作视觉语言,每一帧画面都浸透着东方诗意——油纸伞下戏服的褶皱在微风中轻扬,哭戏时泪珠与雨雾交织,采石场剧场的废墟上绽放出戏曲的华彩……这些意象不仅是对江南秘境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隐喻。

影片的叙事风格同样充满东方韵味。评委会特别指出,李玉刚创造性地将戏曲程式化表演融入电影,通过含蓄的留白与细腻的镜头调度,让情感如山水画般渐次晕染。例如秋拾与两位男性角色的情感互动,既无狗血冲突,亦无直白告白,而是通过眼神流转、戏曲唱段的穿插,传递出克制而深沉的爱意。正如观众所言:“连悲伤都美得让人心颤。”

文化传承的现代性解构:传统戏曲的银幕新生

《云上的云》的突破性在于,它并非简单的戏曲电影,而是以现代视角重构传统艺术。影片中,秋拾在城市化浪潮中坚持重建剧场的执念,暗合了李玉刚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当老戏院被拆除、年轻一代远离戏曲,如何让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对此,李玉刚选择用电影语言作答。他让婺剧表演与山水景观交融,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转化为电影的诗意符号。例如尹尘为秋拾化妆的场景,既是角色间的情感传递,也隐喻着传统文化对现代心灵的妆点。正如电影节评审团主席马可·穆勒所评:“这部电影让戏曲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银幕上的生命。”

跨界导演的启示:艺术通感的胜利

李玉刚的获奖引发热议:一个“唱歌的秀气男人”,何以在导演领域一鸣惊人?答案或许藏在他多年艺术实践中积累的通感——从戏曲表演到国风音乐,他对东方美学的理解早已超越单一媒介。影片中,他亲自创作的主题曲《雾中风景》,以空灵嗓音与山水画面交织,构建出“声画同构”的沉浸体验。

颁奖典礼上,李玉刚身着素色禅意长衫,手捧奖杯感慨:“对于电影,我还是个新人,但我会继续用影像书写东方意象。”这番谦逊之言,恰印证了艺术精神的共通性:无论是舞台上的贵妃,还是银幕后的导演,他对美的追求始终如一。

结语:治愈时代的东方回响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云上的云》以慢节奏的叙事与极致美学,为观众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它不仅是李玉刚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预示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重返大众视野的可能。正如影片结尾处,秋拾在重建的剧场中唱响婺剧,镜头缓缓升向云端——那一刻,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时代,在光影中达成了和解。这或许正是亚洲艺术电影节将奖项授予李玉刚的深意: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让东方美学在全球银幕上“迎风绽放”。#亚洲艺术电影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银幕   缙云   婺剧   戏曲   电影节   导演   舞台   影片   传统   艺术   电影   东方美学   李玉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