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入伏,7月22日又迎来大暑,不少市民行动起来,开启养生之旅。那么三伏天如何养生,三伏贴适用于哪些人群?为此,记者走访医院并采访相关专家,带大家解锁“护阳”新姿势。
市民到南宁市中医医院贴三伏贴。
入伏养生忙 市民扎堆寻良方
7月20日上午,南宁市中医医院挂号大厅里人头攒动,前来咨询三伏天养生的市民排起了长龙。市民李阿姨一边排队一边说:“每年入伏我都来,这习惯坚持好几年了。以前一到冬天我就犯哮喘,现在不仅发作次数少了,症状也轻了。”
医院里,艾灸、拔罐等中医养生项目的诊室门庭若市。市民王先生说:“天一热,就感觉浑身黏糊糊的,湿气很重。听说艾灸能祛湿,赶紧来咨询。”医护人员一边演示穴位定位,一边耐心讲解:“艾灸要选对时候和穴位,可不是随便烤烤就行。”
市区各大药店也迎来销售旺季。青秀区一家连锁药店内,绿豆、薏米、赤小豆等食材被摆在显眼位置,“三伏天祛湿‘神器’”的海报格外醒目。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被挪到收银台旁,方便市民随手拿取。药店相关负责人说:“还没入伏,这些祛湿‘神器’的销量就翻了好几倍,三伏贴每天能卖几十贴。”西乡塘区某诊所打出“消费即送三伏贴”的广告,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湿热季养生 抓住调补黄金期
面对如火如荼的养生热潮,南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罗莎表示:“三伏天既是‘桑拿’模式的巅峰,又是养生的‘黄金窗口’。这时人体阳气浮在体表,气血跑得‘欢’,毛孔也敞着‘门’,正好把藏在骨子里的寒邪赶出去。大家积极养生是好事,但需讲究‘科学姿势’。”
给身体补阳气,晒背是个零成本的好办法。罗莎给大家支招:“上午9时至10时或下午4时至5时,把后背交给太阳晒15至20分钟,重点晒大椎、命门这两个阳气‘开关’,相当于给身体‘充电’。不过可得护住眼睛,别晒太久,当心皮肤被晒伤。”
艾灸也是调阳气的好方法。罗莎推介,可以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驱散体内的寒邪,补充阳气。对于一些体质虚寒的人来说,在三伏天艾灸,效果会更好。饮食上,晨起喝一杯姜枣茶是不错的选择,用3片生姜和2颗红枣煮水,既能暖胃又能升发阳气。午餐喝一些羊肉汤,还可以加入10克当归,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不过,要注意避免吃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罗莎提醒,很多人为了图方便会贴三伏贴祛湿,但皮肤过敏者、孕妇以及处于疾病发作期的病人等均不适合贴敷。此外,贴敷时间和穴位选择也有大讲究,“不同的病症需要贴敷不同的穴位,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看避坑指南 科学养生不踩雷
调阳气、祛湿气、养正气虽好,但不少市民很容易“跑偏”。罗莎特意整理了一份三伏天养生“避坑指南”,帮大家绕开养生误区。
祛湿可不是“减肥速成班”。罗莎解释:“有人认为祛湿就是体重数据减少,其实不然,祛湿的核心是调节人体脏腑平衡,让五脏六腑各司其职,盲目快速减肥反而会打乱代谢节奏。”罗莎进一步解释,祛湿食材选不对也是白费功夫,赤小豆是祛湿主力,煮前泡软煮烂,利水消肿超给力;红豆更擅长补血,祛湿只能当配角;生薏米性子偏寒,脾虚的人记得先把它炒到金黄,再加点茯苓、山药中和一下,才能保护脾胃。“最关键的是祛湿需带上健脾‘小伙伴’,多吃小米、南瓜、芡实,把脾养得壮壮的,湿气自然就没了。”
罗莎建议,养正气要做到规律作息,每天晚上11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30分钟,精气神才能满格。饮食上,避免吃冰镇西瓜、甜腻蛋糕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罗莎特别提醒:三伏天养生就像种庄稼,得顺着阳气生长的节奏,结合各自体质,该动时动,该歇时歇,才能把身体养得棒棒的,真正做到“养阳固本”。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罗颢/文 宋延康/图 实习生林子意
编辑 | 农丽桑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