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力是航标,屏蔽力是本领,驾驭力是底蕴

人生如长河中的行舟,过程的迷茫期恰是给你转变认知视角的“过渡期”。

让你从一种万法错位的没有方向,从无头苍蝇一样的乱撞,开始向内反省,犹如找到了心灵航线的冥冥指引——航向不明则触礁,浪涛乱神则倾覆,船身不固则难抵彼岸。

使命底色加持你,重新拉回心神的专注力量,“认知力、屏蔽力、驾驭力”的无形内在加持,恰是破雾、稳舵、续航的三重舟楫,助迷途者于混沌中寻得澄明。


一、认知力:冲破迷雾的罗盘

认知力,是照破迷茫的第一束光;是悟透世界规律的前瞻性;是突破自己束缚自己的人性弱点,是生命豁达的高维视角。

王阳明言:“心外无物”,迷茫的本质,往往是“知”的匮乏——不知自身所长,便困于“我能做什么”的焦虑;不明世界规律,便溺于“为何努力无果”的怨怼。

所谓“心外无物”并非字面意思,这个“物”不是否定物质,而是不和局限认知所定义的事物去对抗执着,你对抗的是你的投影之相,关键是拉回专注力关注投影源。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初贬黄州时也曾“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长恨此身非我有”的迷茫中,正是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认知觉醒,将生命焦虑转化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

认知力的真谛,不在穷尽万物,而在于“认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你才能够如同航船的罗盘,它不会替你划桨,却让你知晓“向何处去”的通透性。


二、屏蔽力:守定心神的锚链

当认知为航向定位,“屏蔽力”就是你去抵御狂风巨浪的锚,减少世事无常的逆缘。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迷茫期的人,常如风中芦苇,“弯腰点头”的被外在裹挟着。

人生的不自在亦是如此,他人的成功模板,世俗的功利标尺、网络的碎片化信息,如潮水般拍打着本就摇摆的心智。

当你被这些碎片化的“高光时刻”聚集性的洗礼脑思维,你就会陷入一个感性主观自我否定的情绪内耗。

所有的平静,都是因为被外在因素刺激的情绪价值,其实这种“价值”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像“镜花水月”般的终点体验而已。

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时,寄居阁楼,食不果腹,却能屏蔽“物质匮乏”与“学界质疑”的双重噪音,终日埋首实验室—,她的“屏蔽力”,不是闭目塞听的固执,而是“心有所向,素履以往”的清醒。

正如正在航行中遇乱流的船舶,那位船长的屏蔽力,才能让人在“众声喧哗”中守住“内心的定盘星”,将精力凝于认知所指的航向,而非在喧闹中埋藏了那份坚定。


三、驾驭力:破浪前行的船底之骨

若说认知是方向、屏蔽是守护,驾驭力便是承载一切的底蕴。

就像你可能会因为好运中彩票大奖,突如其来的巨额财产,必然会让大部分人失去理智,这就是一个人驾驭力的重要性。

打破这种情绪价值的,只有不断历练的心智能量托底。否则就会陷入财富来的快走的也快的固态循环规律,运气决定你的命运方向,驾驭力决定你的福报之绵长。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因刚直屡遭排挤,一度抑郁到“夜不成寐”,但他并非困于情绪,而是以“日课十二条”驾驭心性。

从“慎独”修身到“格物”察事,在“屡败屡战”中沉淀出对人性、时局的深刻驾驭。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事上磨”的厚积。如匠人锻铁,在一次次捶打中让认知的“钢坯”淬炼,百炼成钢。

认知力让你“知其所往”,屏蔽力让你“不为所扰”,驾驭力让你“行其所至”。

三者关系并非割裂的孤岛:无认知,屏蔽便成闭目塞听的固执;无屏蔽,认知便成风中残烛的空想;无驾驭,认知与屏蔽皆成纸上谈兵的虚浮。


结语:人生迷茫并非是绝境,那是生命的“留白期”,给你机会校准认知的罗盘,筑牢屏蔽的锚链,锻打驾驭的龙骨。

三重能力交织成网,便会发现:所谓迷茫,不过是未被照亮的认知盲区,未被过滤的外界杂音,未被淬炼的生命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美文   航标   底蕴   本领   屏蔽   认知   迷茫   航向   闭目塞听   情绪   锚链   价值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