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姑苏区的报恩寺塔,被苏州市民唤作“北寺塔”。最近,这座被老苏州们挂在心尖尖上的江南古塔,正经历一次细致的“小保养”。
古塔搭脚手架?保养一下!
约75米高的北寺塔被“包围”了。
5月以来,不少市民及游客发现,姑苏城中巍然耸立的北寺塔,被密致的金属脚手架一点点地包围了。脚手架“拔地而起”,逐渐与塔同高,直到将高耸雄伟、重檐复宇的北寺塔全然“裹”起,形成一个保护圈。
好端端一座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相传系三国东吴孙权为报母恩而建,有1700多年历史,几经损毁后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复建并留存至今,为啥突然要在外面搭一圈脚手架?难道是塔的状况不好要大修?
“放心,古塔没有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需要做个‘小保养’。”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赵婷为记者释疑,“和其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样,北寺塔也需要定期做保养和维护,一般情况下,是二三十年一次。2006年,北寺塔就这么整修过一次,现在又是时候了。”
这样的“小保养”,用赵婷的话来说,类似于给这座栉风沐雨的古塔“重新穿戴装扮一下,刮刮泥,洗洗脸”。古塔的“衣饰”在时间中变得老旧,塔身的油漆斑驳开裂,覆于木构件表面的油漆亦褪色严重,得给这座约75米高的“大宝贝”好好“梳洗打扮”一番了。
但即便只是“梳洗打扮”,也丝毫马虎不得。与塔身差不多等高的脚手架要怎么搭?怎么搭才能保证它足够稳固、对文物不会造成任何潜在的破坏?“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在脚手架搭设之前,先得有一个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的方案,做好图纸,再层层评审,审定之后才能真正动工。这还没完,搭设过程中我们文保所的工作人员是全程监督的,搭完还得再请专家来验收。”赵婷告诉记者。
北寺塔重檐复宇的曲折外形结构,不似现代建筑那般四四方方、“直来直往”,给脚手架的搭设制造了不小的难度。讨论再三,文保专家们最终决定顺应塔身的曲直采用两种不同的脚手架搭设技术:纵向的大直线采用圆盘连接金属杆、底部带连接套的盘扣式脚手架,保证其稳固,遇到弯曲的部分,则用更为灵活的扣件式脚手架。为了不破坏文物,脚手架与塔身严格地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不能贴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
塔刹有点弯?马上捋直!
脚手架搭完,施工队员即刻上工。不多时,网络上就开始流传一则“北寺塔塔顶宝瓶被打开”的消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是为了给塔刹纠偏。”赵婷告诉记者,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北寺塔高耸且硕大的塔刹略微有点弯折,需要马上“捋直”。
“之前老有市民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北寺塔好像斜了。”赵婷说,“我们呢,也做过很多勘察。从塔顶外部的孔洞向内探看时,能明显看到塔刹裸露在外的木构件在风雨的侵蚀下,出现了腐烂的状况,我们就担心它的内部会不会也有腐烂。”
北寺塔的木刹柱立于塔的第八、九层中央,直径0.85米,下以东西向大柁承托,上端蹿出塔顶支承铁刹。塔刹长度约为塔高的五分之一,倘若内部腐烂,对塔体将产生结构性影响。因而,这次“小保养”期间,文保专家们就决定打开塔顶,检视木构件的受损情况。
“我们对塔刹做了测量,确实有轻微的倾斜。”赵婷说,“很多古塔会有这样的状况。你可以把塔刹想象成一个糖葫芦,中间有一根签子,上面穿上一个个山楂球,也就是说,塔刹的构件是一个个套上去的,所以支撑的这根刹柱在风吹雨打中会摇晃,也就特别容易受损。北寺塔的刹柱,经过我们的查看,是柱子的其中一段发生了小小的偏折。”情况一经发现,就引起了苏州文物部门的重视,前段时间还特别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集结了一批文物专家和老工匠来拟定纠偏的方案。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的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预计12月底完工。届时,北寺塔将“抖擞精神”,原模原样地再度与苏州的市民及游客相见。(记者 王敏悦 实习生 钱吴越)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