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为令 闻“汛”而动
邯郸市各地各部门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8月15日13时,邯郸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及雷暴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截至16日16时,邯郸市各地降水时段不同,降水量分布不均,据区域站监测显示,降水量较大区域主要位于武安、磁县、涉县、峰峰、成安、广平一带。有26个站点超过50毫米,最大为武安天阳鄄村98毫米。为积极应对雨情,我市各地各部门全面压紧压实防汛除险责任,落实落细防汛救灾措施,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安全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邯郸市城市排水管理中心迅速响应,全员投入防汛排涝工作,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市民正常生活秩序。提前预置防汛力量,对易积水的低洼路段、地道桥等重点区域增派人员值守,并提前部署移动泵车、强排泵组等应急抽升设备。在东环路等易积水路段,大功率强排泵组提前完成调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积水情况;在京广铁路沿线下凹式地道桥等重点部位,护桥人员提前到达岗位,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同时组织防汛人员冒雨对全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收水口、雨篦子处的垃圾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各雨水泵站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26座雨水泵站在降雨期间全力抽升,加速雨水排沥。
交巡警部门第一时间启动雨天应急预案,全体警力全员在岗,奔赴各条主干道、路口及易积水路段。针对下凹桥区、低洼路段等易积水点位,交巡警提前与市政、应急抢险等部门联动,在关键位置前置排水设备和救援力量,一旦出现积水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立即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引导车辆绕行,并通过广播、微博、路面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滚动发布实时路况和绕行提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同时,增派事故处理警力,严格落实“快处快撤”机制,对降雨天气中发生的轻微交通事故,指导当事人快速拍照固定证据后撤离现场,最大限度缩短车辆占路时间;对于涉水熄火、故障抛锚的车辆,迅速协调清障力量进行拖移,全力保障救援通道及主干道畅通,为抢险救援和市民出行开辟安全高效的“生命通道”。
市城市排水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大雨中清理收水口。任宗岩 摄
市城管执法局3500名防汛人员奔赴主城区重点路段,清理雨水收水口垃圾杂物,疏导雨水排沥。丛台路滏阳河桥、京广铁路沿线等地道桥护桥人员、抢险人员密切关注雨情,保障车辆行人通行正常。
馆陶县细化防汛排水责任区,组成13个抢险小组,落实到具体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开展城区所有道路收水口、收水井的垃圾清理及雨污水管网清淤工作。对雨污水闸口、防汛设备进行全面养护,在低洼地段新增35套平篦子收水口,解决排水难题。抢险小组一旦接到雨情预警通知,确保15分钟内集合完毕,带着抢险工具奔赴指定区域,清理收水口周边杂物,及时打开收水井盖和雨水闸口,并设置警示标志。
在防汛物资储备方面,馆陶县也做足准备,强排泵车、排水泵、发电机、铁锹、编织袋、救生衣、应急照明灯等物资一应俱全,确保满足抢险救灾需求。
磁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迅速响应,周密部署,从隐患排查、责任压实、应急准备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该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力量对国省干线、地方道路及桥梁展开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清理疏通排水沟渠、桥梁泄水孔,更新维护安全警示标识,加固桥隧附属设施。实行道路、桥隧“路长制”“桥长制”,明确负责人和巡查人,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巡查。对临水、山区等重点路段建立清单,加密巡查频次。同时,向各乡镇致函,督促落实属地道路桥隧安全主体责任。
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该县交通运输局组建了1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备齐铲车、钩机等机械设备10台,客运车辆20部,货运车辆10部,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处置快”。
峰峰矿区充分利用清淤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开展“四乱”治理专项行动,有力打通行洪“肠梗阻”。全域铺开拉网式排查,覆盖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区及临坡、临水、靠沟、靠坎等高风险区域,确保不留死角。同时,组织人员对排水管道、沟渠全面疏通,保障排水系统畅通。在此基础上,加大重点区域和易积水路段巡查力度,安排专人定点值守,及时清理障碍、引导行人和车辆,有效避免内涝和交通拥堵。聚焦城乡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危房及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逐户上门排查隐患,同步在村口等关键位置张贴地质灾害警示牌,明确避险路线,确保遇到险情群众及时撤离。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邢建伟 刘圆圆 李文科 李艺璇 通讯员 李彦 郝立翠 张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