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运男篮铜牌赛赛后发布会现场的灯光打在杨鸣和李晓旭身上时,所有关注这场比赛的人都在等待一个身影——韩德君。可他最终还是没能出现。

杨鸣说得委婉又心酸:“其实最该来的是大韩,但他婉拒了,怕说出什么伤感的话。”
就这一句话,像根针,轻轻扎在每个熟悉辽宁男篮的人心上。
这场比赛,辽宁输了21分。比分刺眼,但比比分更让人难受的,是看着这支曾经充满血性的队伍,在少了核心支柱后那种无所适从的挣扎。
李晓旭说:“和韩德君一起打球20多年了,他不在身边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这哪是“少了点什么”?这是少了定海神针。
20年,是什么概念?是一个婴儿从出生到弱冠之年,是一个球员从青涩到退役的整个职业生涯。而韩德君,就这么一声不吭地,在辽宁男篮的内线,扛了整整二十年。
你还记得他刚出道时的样子吗?那个戴着眼镜、面相憨厚的大个子,跑起来地板都在震。那时候的CBA,外援横着走,国内中锋多是蓝领。可韩德君硬是凭着一身力气和一手柔和的小勾手,在长人如林的禁区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不是天赋最炸裂的那一个,但他一定是训练最玩命的那一个。当年从大学联赛打上职业,他背负了多少质疑?有人说他太慢,有人说他防守跟不上。可他就是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用一次又一次的篮下强打,让所有质疑者闭上了嘴。
为什么这次他不敢来发布会?
我太理解他了。
这不是矫情,这是一个把一切都奉献给这里的老将,最后留给大家他那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温柔。
韩德君是什么人?是那个在球队最困难的时候,主动降薪留队的人;是那个在总决赛拼到韧带撕裂,还要打着绷带想上场的人;是那个每次输球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赢球却总是把功劳推给队友的人。

他怕在镜头前控制不住情绪。他怕一开口,这二十年的酸甜苦辣会决堤。他更怕,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正在新老交替的球队带来负担。
所以,他选择把自己藏起来。
他把想说的话,托付给了并肩作战二十年的兄弟李晓旭。这种沉默,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宣言都更有分量。
这让我想起2022年他手部骨折那次。手术后的第二天,他就跑到球场看队友训练。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多休息,他搓着绷带说:“不在场上,就在场边。我的心在这儿,人就得在这儿。”
你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说漂亮话,但做的每一件事,都写着“责任”两个字。
我们为什么这么爱韩德君?

不仅仅是因为他2米15的身高撑起了辽宁的内线,更因为他用2米15的身高,弯下腰,做起了这支球队最坚实的底座。
在商业化席卷体育的今天,他成了“一人一城”最鲜活的注脚。不是没有其他球队挥舞着钞票来找过他,但他都拒绝了。理由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辽宁培养了我,我走了,对不起这份情义。”
你很少看到他抱怨裁判,很少看到他和对手冲突。他的眼睛永远盯着篮筐,心里永远装着球队。

记得有一次主场比赛,有个小球迷不小心被球砸到哭了。暂停期间,这个庞大的身躯特意走到场边,摸了摸孩子的头,把自己手腕上的护腕脱下来送给了他。那个孩子瞬间破涕为笑。
这些细节,数据统计上看不到,却是韩德君之所以为韩德君的原因。
全运会的第四名,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赵继伟的伤病、韩德君和李晓旭的老去……新旧交替的阵痛,真实而残酷。
但我们对大韩,只有感谢,和祝福。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决定脱下战袍,我们希望那是一场阳光明媚的告别战,而不是在一个输球的、灰暗的夜晚,悄然离场。
希望到那时,他能笑着坐在发布会现场,说出这二十年都没好好说出口的心里话。
希望到那时,他能安心地陪陪家人,享受他早就该享受的清闲。
希望到那时,我们还能在篮球场边看到他——也许是以教练的身份,也许只是作为一个快乐的观众。
韩德君,谢谢你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接下来的路,无论是继续征战还是转身离开,都请你为自己而活。
那个不敢来发布会的“大韩”,愿你卸下重担后,能找回那份最纯粹的快乐。辽宁男篮的史册上,你的名字,早已刻进了最深的年轮里。大韩,祝好!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