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被誉为“半导体教父”,其光刻机代表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
但这位“巨人”最近却在哀嚎:我们快顾不上美国工厂了,因为大陆再不给稀土,大家都得玩完。
这一次,台积电的处境,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棘手。

作者-水
半导体这碗饭,锅底原来藏着一层土疙瘩。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现实却无比残酷。
就在10月16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还雄心勃勃,宣布要加速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扩产和技术升级。
可没过几天,一盆冷水就从天而降。

外媒曝出,这座被誉为“美国芯片复兴希望”的工厂,其稀土库存,仅仅够维持30天。
30天,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价值1650亿美元的投资,全球最顶尖的芯片技术,随时可能因为缺少这些“工业味精”而彻底停摆。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危机,这是高科技产业的命门被精准点中。

为什么一张小小的元素周期表,能让科技巨人束手无策?
未来的高科技竞争,究竟拼的是什么?
让我们把镜头推到亚利桑那工厂的内部。
在那里,EUV光刻机正闪着幽蓝的光,如同神殿里的圣物。
这台机器,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

可它也是个吞金兽。
每隔三天,它就要进食一次。
食物是2.3公斤的钕铁硼磁体。
没有这种特殊的稀土材料,这台价值上亿美元的机器,就是一堆无法启动的废铁。
这还只是一台机器的消耗。

整个晶圆抛光过程,每年需要消耗80吨的铈基磨料。
从14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制造,到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生产,几乎每一个制程步骤,都离不开“钕、镝、铽、铒、铕、钬”这些稀土元素。
台积电每年消耗的稀土量高达约3000吨,其中仅台湾省2024年就从大陆进口了超过6000吨,占比高达惊人的96%。
这是一种近乎完全的、无可替代的依赖。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台积电的困境,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深。
那么,这张“生死线”是谁拉起来的?是中国。
但武器,不是大炮,不是导弹,而是一纸规则。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祭出了一套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稀土出口管制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的核心,是那招被称为“供应链核武器”的“0.1%规则”。
规则简单到令人发指:任何在中国大陆境外生产的物项,只要其价值构成中含有源自大陆的受控稀土成分超过0.1%,又或者使用了大陆的稀土相关技术或设备,那么其再出口就必须获得中国大陆政府的许可。
0.1%,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几乎就是一把悬在全球供应链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把可以精准“斩首”的手术刀。
考虑到我们在全球稀土精炼和加工领域高达90%以上的垄断性份额,以及稀土元素在现代工业中无处不在的应用,这条规定几乎可以将绝大多数涉及稀土的高科技产品,全都纳入我们的管辖范围。
台积电恰恰撞在了这根高压红线上。

其最先进的5纳米芯片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含量约0.5%的镧元素,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0.1%的红线。
这就意味着,在理论上,台积电生产的几乎所有先进芯片,其出口都可能需要我们的批准。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禁运,这是更高维度的玩法。
这叫“规则权力”。

我们不是不给你,而是要按我的规矩来,你得听话,你得表现好,我才给你。
这张牌,打得既精准,又体面,还留有余地。
商务部在公告中明确指出,实施管制是因为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原产中国的稀土物项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这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手段,也是对两岸产业合作的一次契机。

对于合规的民用出口申请,大门是依然敞开的,甚至还为紧急医疗、公共卫生等人道主义救援用途设置了豁免许可。
这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我们建立的,是一个从开采、提炼、加工一直到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体系”,别人根本插不上手。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不光你得从中国买,还得按中国的规矩来。

谁敢说不?
谁敢说有Plan B?
连美国军工系统都得偷偷找第三方买中国的稀土材料,台积电又能跑到哪去?
面对大陆的雷霆手段,台积电和民进党当局依然心存幻想。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美国能够出手相救上。

然而,这种期望说穿了,也不过就是一厢情愿而已。
因为美国自身同样深陷对大陆稀土的依赖之中,而且短期之内根本无法自拔。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藏,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其本土的稀土精炼和加工能力早已荒废。
美国每年约有80%的稀土都依赖进口,而其中的75%又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

更尴尬的是,美国本土最大稀土矿商MP Materials的产品纯度仅能达到92%,远低于芯片和军工领域所需的99.9%,更不要说更高标准的稀土产品了。
至于关键的重稀土,比如铽、镝等的提纯技术,更是落后中国大陆近30年,且97%的进口都依赖中国大陆。
想当初美国投了40多亿美元搞自主稀土产业链,结果15年过去,还是得把矿砂运到中国来提纯,你说尴尬不尴尬?
美国也试图拉拢澳大利亚、日本等盟友,构建所谓的“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收效甚微。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石也需运往中国大陆进行加工,要么就是送去马来西亚提炼,但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产业同样依赖大陆的技术,且成本更加高昂。
日本90%的重稀土也是从中国大陆进口,泥菩萨过江,尚且自身难保。
至于稀土回收和深海采矿等技术,不仅不成熟,还面临着巨大的环保阻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像美国这样一个连自己的稀土需求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又何德何能能够“拯救”台湾省的稀土荒呢?

台积电的困境,并非只是商业层面的供应链危机,其背后更深藏着民进党当局在地缘政治棋盘上的强烈的投机心态。
多年来,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推动“倚美谋独”,将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台积电当作向美国输诚、换取“保护”的筹码。
绿营不顾岛内业界的反对和疑虑,积极配合美国的芯片法案,强推台积电赴美设厂,试图将台湾省深度绑定在美国的战车履带之上。
然而,这种将经济命脉和技术优势拱手让人、甘当美国遏制中国大陆马前卒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事到如今,中国大陆终于忍无可忍,亮出了稀土这张王牌。
民进党当局这才猛然发现,自己早已将台湾省的命运,置于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既得罪了台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供应链来源地大陆,同时也没能从美国那里获得什么安全保障和技术自主。
半导体产业本可以通过加强两岸合作实现更好发展,如今却被民进党当局当作谋取政治私利的筹码,一再被献祭。
台湾省经济的繁荣、产业的升级,终究离不开与大陆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

摆脱对美依赖、深化两岸合作,才是真正符合台湾产业界和民众利益的正道。
大陆的稀土管制,针对目标并不是岛内的半导体生态。
对于合规的民用出口申请,大门是依然敞开的。
而这其中释放的信号,也是清晰而明确的。

对抗没有出路,“台独”更是绝路,唯有认清现实,与大陆相向而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才是台湾省唯一正确的选择。
是选择继续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在“倚美谋独”的绝路上一路狂奔,最终落得满盘皆输的结局?
还是选择回归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现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巨大机遇?
这到选择题,不仅考验着台湾当局的政治智慧,更关系到台湾省2300万同胞的切身福祉和台湾产业的未来命运。

标准答案其实早就写好了,对岸只需要照着抄就行。
但作答的机会只有一次,要是连抄都抄错了,那么到时候要玩完的,就不止区区一个台积电的美国工厂了。
台积电的困境,撕开了高科技神话的一角,原来真正的命门,藏在最基础的元素里。
一个以规则制定权为核心的竞争新时代已经开启,读懂并适应新规则的人,才能掌握未来。

从全球视角来看,稀土只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它的重要性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走向。
如果台积电能调整策略,摆脱政治绑架,回归产业本位,不但能解决稀土难题,还能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这场危机还没到结束的时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合作,才能让产业链更健康、更长远,而不是一时的“绑美幻想”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当锅底的火候由别人掌控时,再高级的厨师也得学会合作,您说对吗?

台积电的困境,撕开了高科技产业神话的一角,原来真正的命门,藏在最基础的资源里。
一个以规则制定权为核心的竞争新时代已经开启,读懂并适应新规则的人,才能掌握未来。
当锅底的火候由别人掌控时,再高级的厨师也得学会合作,您说对吗?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