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外月圆”,认定外国游戏才是顶流,中国做的游戏顶多是“跟风凑数”,可现在再看,《原神》全球狂赚几十亿,连《时代》杂志都夸;《黑神话:悟空》没上线就让欧美玩家翘首以盼。
甚至《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能卖爆500万份,靠的还是中国团队做的移动端适配,曾经的“外国游戏更香”滤镜彻底碎了,中国游戏到底靠什么偷偷在全球站稳了脚跟?
一提中美游戏,很多人就觉得“肯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往深了看就知道,现在中美游戏圈早就“绑在一条船上”了,说是“一起赚钱的兄弟”都不为过。这种关系不是谁刻意安排的,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钱的事儿,中美游戏圈的资本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中国游戏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没少拿外国资本的钱,像腾讯早期,IDG、高盛这些外国投资机构都投过钱;网易背后也有红杉、老虎基金的影子;就连米哈游,快上市的时候也拉了淡马锡进来。
这些外国资本不光给钱,还帮着对接海外资源,比如腾讯能收购Supercell,背后就有这些资本的帮忙。
等中国游戏公司长大了,也开始反过来“投资”外国公司,网易收购了法国的QuanticDream,就是做《底特律:变人》的那家;腾讯更猛,控股了芬兰的Supercell,还买了美国EpicGames的股份。
现在去看很多外国游戏公司的股东名单,都能找到中国公司的名字,这种情况下,要是外国想制裁中国游戏,不就等于让自己国家的资本亏钱吗?没人会干这种傻事,这也是为啥中国游戏从没被外国制裁过的核心原因。
其次是分工的事儿,中美游戏圈现在是“中方做游戏,他们卖游戏”,配合得特默契,中国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做内容”,不管是《王者荣耀》这种国民手游,还是《黑神话:悟空》这种3A大作,或者《戴森球计划》这种小而美的独立游戏,只要玩家喜欢,中国就能做出来。
可游戏做出来了,得有地方卖啊,这就轮到外国平台出马了,手游要上谷歌Play、苹果AppStore,PC游戏要上Steam,主机游戏要上索尼PS、微软Xbox,这些平台全是外国公司的。
中国的游戏想在海外卖,就得给这些平台“分成”,手游流水的30%-50%要给谷歌、苹果,PC游戏的30%要给Steam,主机游戏也得给平台交钱,除此之外,还得在Facebook、Google上打广告,这笔钱也不少,通常要占收入的25%以上。
这么算下来,中国公司辛辛苦苦做游戏,最后能拿到手的利润也就30%左右,剩下的都被外国平台赚走了,你说这种情况下,外国能跟我们撕破脸吗?肯定不能啊,中方赚的钱越多,他们分的钱也越多,这不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
最后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中美玩家的需求能“互补”,外国玩家,尤其是那些玩了十几年游戏的“老玩家”,特别念旧,就喜欢《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这些老IP。可外国游戏公司现在有点“懒”,不愿意花心思给老游戏做更新。
这时候中国公司就派上用场了,我们擅长“给老游戏焕新”,让老IP重新火起来,最典型的就是《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暴雪出了IP和原始玩法,中国团队负责做移动端适配、优化反外挂系统,还加了“自动拾取”“快捷施法”这些方便玩家的功能。
结果这游戏全球卖了500万份,中国玩家买了快150万份,还有《魔兽世界》怀旧服,也是中国运营团队做了不少优化,比如加了更多服务器、优化了社交功能,现在每天还有上百万玩家在线。
你看,外国公司出IP,我们出技术和运营,最后一起赚钱,玩家也玩得开心,这不就是“三方共赢”嘛,所以说,中美游戏圈根本不是“对手”,而是“互相需要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以为中国游戏能在海外火,是靠“宣传中国文化”,比如在游戏里加京剧、书法这些元素。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中国游戏的秘诀特简单:不搞那些花架子,只琢磨“玩家喜欢啥”,把游戏做得好玩就行,这种“务实”的做法,反而让中方的游戏在全球圈了不少粉。
首先,中国游戏“啥品类都能做”,不管玩家喜欢啥类型,都能找到中国的游戏,全球游戏圈有很多品类,比如RPG、FPS、开放世界、模拟经营,中国公司在每个品类里都有“能打的产品”。
玩RPG的玩家,肯定知道《原神》,这游戏在全球火了四年,现在还是最赚钱的手游之一;玩FPS的玩家,不少人都玩过《三角洲行动》,这游戏画面好、玩法自由,在欧美特别受欢迎。
喜欢模拟经营的玩家,大概率玩过《FamilyIsland》,这游戏是中国公司点点互动做的,在欧美下载榜前十待了快一年;就连喜欢小众游戏的玩家,也知道《戴森球计划》,这游戏是中国小团队做的,在Steam上96%的玩家给了好评,销量破了千万份。
中国这么全面的布局,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不管你是喜欢“打打杀杀”的硬核玩家,还是喜欢“种种花、养养草”的休闲玩家,不管你是欧美玩家,还是东南亚玩家,都能找到中国做的游戏,这种“全方位覆盖”,让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其次,中国游戏会“创新玩法模式”,打破了外国游戏圈的老规矩,以前外国游戏大多是“买断制”,玩家得花几十美元买游戏,买了之后基本不用再花钱,可中国公司推出了“免费下载+内购”的模式,玩家免费就能玩,觉得好玩了再花钱买皮肤、道具这些非必要的东西。
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这种模式“不靠谱”,结果《原神》用实力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原神》免费提供100多小时的主线剧情,内购只卖角色和武器,而且还做了“保底机制”,玩家不用担心花了钱啥都得不到。
就靠这种模式,《原神》全球收入几十亿美元,还被《时代》杂志评为“最佳移动游戏”。
现在连外国游戏公司都学我们中方的模式了,暴雪、育碧这些老牌公司,新游戏都开始搞“免费下载+内购”,这模式创新牛不牛?
最后,中国游戏特别懂“玩家心里想啥”,能精准抓住玩家的“爽点”,外国玩家看着挺“高冷”,其实玩游戏就图个开心,中国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把玩家的需求摸得透透的,然后把这些需求变成游戏里的玩法。
比如外国玩家喜欢“跟朋友一起玩”,中国就在《永劫无间》里加了“组队语音”“公会系统”,还搞了全球联赛,让玩家能跟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组队。
外国玩家讨厌“剧情太长太无聊”,就在《三角洲行动》里做了“碎片化叙事”,玩家想玩剧情就玩,不想玩就直接跳过,不影响体验;外国玩家在意“游戏公平”,就在《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里强化了反外挂系统,还搞了“赛季重置”,每个赛季所有玩家都重新开始,谁也别想作弊。
说白了,做游戏的逻辑就是“玩家怎么开心怎么来”,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玩家,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就像《戴森球计划》的开发者说的:“不刻意做‘中国游戏’,就做‘好玩的游戏’,好玩的游戏,在哪都受欢迎。”
现在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我们得清醒一点,现在赚的大多是“辛苦钱”,做游戏的是我们,可最赚钱的“平台”“技术标准”这些,还在外国公司手里。
要是想长期在全球游戏圈站稳脚跟,得往“产业链上游”爬,掌握更多“话语权”。具体来说,得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个是“技术创新”,这是中方打破外国垄断的关键,现在全球游戏圈正在经历“技术变革”,云游戏、AI、元宇宙这些新技术,会彻底改变游戏的玩法和体验,在这些领域,中美基本在同一起跑线,谁先搞出突破,谁就能制定“规则”。
在云游戏方面,中国公司已经有不少好想法了。腾讯做的云游戏,能把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内,玩家用手机就能玩4K60帧的大型游戏;网易搞了“跨端适配”技术,玩家在手机、电脑、电视上玩同一款游戏,体验都一样。
要是这些技术能成为行业标准,就能摆脱对外国云游戏平台的依赖,甚至还能把技术卖给外国公司,从“游戏生产者”变成“技术输出者”。
AI方面,中国公司的应用也走在前面。米哈游用AI写《原神》的支线剧情,不仅写得快,还能根据玩家的选择调整剧情走向;网易用AI设计《永劫无间》的角色,能快速分析玩家喜欢什么样的形象,然后生成符合需求的角色。
还有小团队用AI做游戏音乐,成本比找真人做低十倍,效果还不差,未来要是我们中方能做出更厉害的AI游戏工具,全球游戏公司都得用我们的技术,到时候中国的话语权就大了。
第二个是“建自己的平台”,不能一直靠外国平台卖游戏。现在我们的游戏想在海外卖,基本都得靠谷歌、苹果、Steam这些外国平台,不仅要给他们分成,还得看他们的脸色,要是他们改了规则,游戏可能就没法卖了,这种“把命运交给别人”的日子,还得想办法改变。
现在已经有中国公司开始尝试建自己的平台了,字节跳动搞了个Nuverse平台,代理了《胜利女神:妮姬》《绝区零》这些热门游戏,在东南亚、日韩已经有1亿多用户了;腾讯的WeGame平台,不仅能让中国玩家买外国游戏,还把《永劫无间》这些中国游戏卖到了国外。
这些平台现在虽然还没超过外国平台,但已经是个好开头了,未来要是能把“社交”和“游戏”结合起来,做一个“比Steam更懂玩家,比AppStore更灵活”的平台,说不定能在全球圈一大波用户,到时候就不用再看外国平台的脸色了。
第三个是“文化溢出”,不用刻意输出,让外国玩家自然喜欢上中国文化,很多人总纠结“中国游戏要怎么输出文化”,其实没必要这么刻意,真正的文化传播,是让外国玩家在玩游戏的时候,自然感受到中国的好。
比如《黑神话:悟空》,没刻意说“这是中国游戏”,但游戏里的建筑是中式的,角色动作融入了太极、武术,连“死亡惩罚”都设计成“轮回转世”的东方哲学。
外国玩家玩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些元素感兴趣,有玩家在Steam评论里说:“玩了《黑神话:悟空》,我终于明白‘道’是什么意思了。”
还有《永劫无间》,没喊“武侠”的口号,但“飞索近战”“振刀反击”这些玩法,传递的就是“快意恩仇”的武侠精神,很多外国玩家玩了之后,开始主动了解中国武侠文化,甚至学起了武术。
说白了,文化传播不用搞那些“硬塞”的操作,只要把游戏做好,让外国玩家在玩得开心的同时,自然感受到中国的审美和价值观,这就是最好的“文化输出”。
回顾一下中国游戏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这背后是无数开发者的努力,也是中国对“做好玩的游戏”这个初心的坚持,未来,只要在技术、平台、文化这三方面继续发力,中国游戏肯定能在全球游戏圈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甚至成为“规则制定者”。
其实不光是游戏,很多中国产业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偷偷赚钱”到“全球露脸”,这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只要专注于做好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就一定能在全球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等着看,未来中国游戏还会给咱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