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曾在瑞士银行存400亿,如今子女取不出,还得交3百亿遗产税

最近翻到台湾前首富王永庆的旧事,还挺耐人寻味的 —— 不是说他多有钱,而是他藏在瑞士银行的400亿,到现在子女都没法动,想拿出来还得先掏 300亿遗产税,这事儿听着就有点魔幻。

要讲清楚这事儿,得先说说王永庆是怎么从苦日子里拼出来的。

王永庆的 “实在” 发家路

1917年他出生在台湾新店,小时候穷到只能捡路边的甘薯填肚子,跟很多白手起家的人一样,他早早就知道 “要活命就得拼”。

后来他去嘉义当米店学徒,没想着混日子,反而琢磨起了 “别人没做过的事”—— 那时候卖米都是顾客自己扛回家,他偏要送米上门,还帮人家把旧米淘出来,新米倒进去,就靠这俩 “笨办法”,他的米店很快就火了。

而且他还会翻《孙子兵法》,不是学怎么打仗,是琢磨怎么摸透客户心思,比如谁家人口多、什么时候该添米,他都记在小本子上,到点就上门问,这份细心在当时很少见。

1943年他赚了第一桶金,转头就投了木材生意,还是老规矩:只给好木材,从不以次充好。

刚好赶上台湾家具行业爆发,他又赚了一大笔,身价很快就到了5000万台币。

但他没停步,后来又开了塑料厂,也就是台塑集团的前身。

那时候台湾塑料市场还没起来,他硬是把产品做到了占台湾80%的市场,还卖到了海外,最后成了台湾当之无愧的首富,巅峰时期身价3000亿台币,连李嘉诚都得高看一眼。

谁能想到,这么会赚钱的人,身后的遗产却成了大麻烦。

2600 亿进信托,400 亿藏瑞士银行

王永庆这人,做事特别有心思,尤其是对钱的安排,早早就开始规划了。

他知道自己家大业大,子女多,要是没安排好,死后肯定要争家产。

所以在他 2008年美国意外去世前,就悄悄把大部分资产转移到了海外。

其中2600亿台币放进了信托基金,按规矩,子女只能拿基金每年的利息,本金得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 —— 他这是怕子女乱花钱,把家产败光,这点倒是想得长远。

剩下的400多亿台币,他存进了瑞士银行。

为啥选瑞士银行?其实很多富豪都这么干,因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严,别人查不到账户信息,觉得钱放在这儿安全。

王永庆大概也觉得,就算自己不在了,子女拿着身份证明就能把钱取出来,算是给他们留的 “备用金”。

可他没算到,瑞士银行的 “保密” 有时候也是 “坑”—— 户主一旦去世,要是没提前留好授权手续,这钱就成了 “无主之物”,不是说你是直系亲属就能随便拿的。

而且他家里的情况还特别复杂,光老婆就有四任,子女们本来就因为遗产分配有点矛盾,这下瑞士银行的400亿,更是让局面变得更僵了。

豪门里的 “遗产暗战”

说起王永庆的家庭,其实比他的生意还复杂。

第一任老婆郭月兰,因为不能生育,按说在豪门里地位会很尴尬,但她很会打理家里的事,王永庆在外打拼,家里全靠她撑着,所以遗产分配时,王永庆也得给她留足份额。

第二任老婆杨娇,是陪他最久的,从他开塑料厂就跟着,俩人一起吃过苦,感情本来挺好。

但杨娇受不了他花心,后来就离了,带着子女定居美国,她的孩子里还有个很出名的,就是 HTC 手机的创始人王雪红,自己本事大,对遗产倒是没那么执着。

第三任老婆林明珠,特别低调,平时不争不抢,连王永庆去世后,大家才知道有这么个人,她的子女也没怎么掺和遗产争夺,算是比较佛系的。

最厉害的是第四任老婆李宝珠,性格强势,还为王永庆生了四个女儿,加上她之前带的一个女儿,这五个女儿被称为 “五朵金花”,在台塑集团里很有话语权。

王永庆去世后,遗产争夺主要就是围绕李宝珠的女儿们和其他子女展开的。

一开始大家以为王永庆只留了 600 亿台币遗产,后来才知道大部分资产都在海外,尤其是瑞士银行的 400 亿,成了大家争夺的焦点 —— 毕竟信托基金的利息有限,谁都想拿到这 400 亿的现金。

可没想到,这 400 亿不仅没拿到手,还冒出了 300 亿遗产税的事儿。

取不出来的 “烫手山芋”

子女们发现瑞士银行的钱取不出来后,就想着找台湾当局帮忙。

因为瑞士银行一般不跟个人交涉,要是有政府层面介入,说不定能走 “特殊程序” 把钱取出来。

台湾当局倒是挺乐意帮忙,但条件是要交 “特殊费”,也就是遗产税,而且金额高得吓人 ——300 亿台币。

这意味着什么?要是想拿 400 亿,得先掏出 300 亿交税,最后到手的只有 100 亿,相当于四分之三的钱都没了。

子女们一下子就犹豫了。

有人觉得不划算,交这么多税太亏了;有人觉得就算只剩 100亿,也比拿不到强;还有人担心,就算交了税,瑞士银行那边还不一定能顺利把钱取出来,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这也不能怪台湾当局狮子大开口,当时台湾的遗产税本来就高,加上王永庆这 400 亿是海外资产,涉及到跨境税务问题,金额自然就上去了。

王永庆生前大概也想到了台湾遗产税高,才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可他没算到,海外资产的税务问题更复杂,最后还是绕不开交税这道坎。


王永庆没算到的 “身后事”

现在回头看,王永庆这一辈子够传奇了,从捡甘薯的穷小子做到台湾首富,生意上的事从没出过错,可偏偏在身后的遗产安排上,漏算了一步。

他怕子女挥霍,搞了信托基金,却没给瑞士银行的账户留好授权;他想躲台湾的遗产税,把钱转移到海外,却没算到跨境税务的麻烦。

结果就是,他辛苦赚来的400亿,成了子女手里的 “烫手山芋”—— 拿吧,要交 300 亿税;不拿吧,又不甘心。

其实这事儿也给很多富豪提了个醒:钱再多,要是没做好身后的安排,照样会出乱子。

对王永庆的子女来说,这400亿到底要不要拿,恐怕还得再掂量一阵子。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看这个故事也挺有感触的:豪门有豪门的烦恼,再多的钱,要是没了亲情,没了合理的安排,最后可能只剩下一地鸡毛。

说到底,钱是为人服务的,要是反过来被钱困住,那再多的财富,也没什么意义了。

信息来源:2010年09月30日 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娱乐   遗产税   瑞士   子女   银行   王永庆   台湾   遗产   台币   海外   豪门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