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2017年4月1日,中国政府突然宣布要在河北搞个雄安新区,说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地方一下就火了,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雄安新区在哪呢?就在河北省中部,夹在北京、天津和保定中间,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3个纽约市那么大。

国家下了大本钱,据说截至2022年底,重点项目已经砸进去5100多亿元,网上还有消息称总投资可能超过6700亿。这么大手笔,雄安如今到底咋样了?

一、雄安新区为啥建在这儿?

雄安新区这地方选得真不简单。地理位置上,它在北京、天津和保定中间,离北京也就100公里左右,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

以前这块地主要是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挺安静的农村地带,经济发展不算突出,但有个大优势——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生态资源挺宝贵。国家看中这儿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打算把它打造成一个新样板。

为啥要建雄安?核心就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北京这些年人口爆满,房价高得吓人,交通堵得要命,雾霾也老来凑热闹。

政府想把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比如一些央企、高校、医院啥的,挪到雄安来,既能减轻北京压力,又能带动河北发展。于是,雄安就被定位成北京的“副手”,目标是到2035年接住200万到250万从北京疏解过来的人口,建一座绿色、智能、宜居的新城。

选址定了,规划也挺牛。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说要打造“1+N”规划体系,意思是一个总纲领加一堆细则。

起步区定在100平方公里,中期200平方公里,长期控制在1770平方公里。整个新区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设计,不搞高楼大厦那种老套路,建筑高度普遍控制在35米以下,绿地和水面占大头,城市布局更像个大公园。

二、投资6700多亿,都干了啥?

6700多亿是个啥概念?普通人想都不敢想。这钱主要投在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和产业项目上。咱一项项来看看,这几年雄安到底干了啥。

1. 基础设施:路通了,城起来了

雄安刚起步时,很多人说那是片“荒地”,路不好走,房子也破旧。但这几年,基建速度真不是盖的。

2018年,京雄城际铁路开工,2020年12月通车,从北京西站到雄安站只要50分钟,票价几十块钱,方便得不行。2021年,雄安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也开通了,开车1小时就能到机场,坐飞机出国都省事。

除了铁路和高速,雄安内部的路网也修得飞快。启动区的骨干路网基本成型,主干道宽敞平整,路边全是绿化带。

地下还搞了个综合管廊,把水电燃气、通信线路全塞地下,以后修管道不用挖马路了,省事儿又好看。2022年数据说,雄安已建成地下管廊超过70公里,这在全国都算领先的。

2. 生态治理:白洋淀变漂亮了

白洋淀是雄安的命根子。过去,这湖因为污染和过度开发,水质差到“劣五类”,臭味熏人,连鱼都快活不下去了。

雄安新区成立后,政府下了狠手治理。先是清淤,把湖底的脏东西挖出来,又修了污水处理厂,管住周边村庄和工厂的排污。

现在,白洋淀水质升到四类,有的区域甚至到三类,能看见水草和野鸭子,空气也清新不少。2023年初,官方说白洋淀的水域面积稳定在275平方公里左右,生态修复算是初见成效。

除了湖,雄安的绿化也铺开了。规划里说,森林覆盖率要从原来的11%提到40%,这几年种树成了大事儿。启动区附近,随处可见成片的树林,路边还有湿地公园,夏天过去散步,凉快又舒服。

3. 产业项目:企业来了,经济活了

钱不能光花在修路上,产业得跟上。雄安这几年引了不少大项目。2021年起,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控股这些央企陆续搬过来,带着上下游企业一起落户。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雄安承接北京疏解的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超过100家,带动就业岗位好几万个。

除了央企,新区还搞了跨境电商产业园。里面有不少中小企业,比如卖宠物用品的公司,把自动喂食器卖到德国、日本,生意做得挺火。

启动区的办公楼也盖起来了,全是绿色建筑,屋顶有光伏板,能发电还能省电。2023年官方数据说,雄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0%,经济活力慢慢起来了。

4. 智慧城市:科技味儿十足

雄安号称“未来之城”,科技含量不低。路上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能自己躲行人,红绿灯还能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时间。

路灯杆子也不是摆设,上面装了5G基站、监控摄像头,还能测空气质量。2022年,雄安的5G基站数量超过5000个,信号覆盖率全国顶尖。网上还有消息说,未来新区要建“数字孪生城市”,用大数据管城市,听着挺科幻,但已经开始试点了。

三、老百姓日子咋样了?

雄安建得再好,老百姓过得不好也没用。这几年,政府没少在民生上下功夫,尤其是安置房和公共服务。

1. 安置房:住得舒坦了

雄安刚启动时,当地不少农民的房子被征用,有人担心没地方住。政府早想好了,盖安置房。2019年起,容东片区的安置房陆续交付,房子是现成的精装修,拎包就能入住。

一套80多平的两居室,水电暖齐全,社区还有超市、食堂,生活方便得很。2022年底,官方说已建成安置房13万套,搬进去的村民都说比以前的土房强多了。

社区服务也不赖。食堂饭菜便宜,三菜一汤15块钱,吃得饱还实惠。物业效率高,水管坏了打个电话,维修工半小时就上门。晚上小区灯火通明,有人跳广场舞,有人遛弯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 教育医疗:慢慢跟上了

刚开始,雄安的学校和医院少得可怜,很多人吐槽。但这几年进步不小。2021年,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工,2023年已经招生,教学质量跟北京本部差不多。

医院也有了,像北京宣武医院雄安院区,已经在建,预计2025年能用上。虽说现在医疗和教育资源还比不上大城市,但起码有个盼头。

3. 就业机会:工作多了

央企和产业园来了,工作岗位也多了。年轻人能在电商公司干活儿,月薪五六千不算难。中年人有的去工地干活儿,一天能赚200多块。快餐店、超市也招人,生意好时忙不过来。2022年,雄安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说明就业形势挺稳。

四、雄安现在啥模样?

到2023年,雄安已经不是当初那片“荒地”了。启动区高楼起来了,但不像北上广那么密密麻麻,建筑风格简洁大气,绿树环绕,看着舒心。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亮灯后特别漂亮,成了地标,晚上不少人跑去拍照。白洋淀边上,芦苇荡和水鸟随处可见,空气清新,城里城外都透着活力。

但也不是没问题。有人说,雄安现在还像个大工地,尘土飞扬的地方不少。产业虽然在发展,但高端人才还是缺,很多人宁愿待在北京。公共服务也在建,但跟规划里说的“世界一流”还有差距。不过考虑到才建了6年,能有这模样已经很不错了。

雄安的规划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城市标杆。接下来几年,基建还得加码,比如直达天津港的高速通道,还有城市轨道交通,都在计划里。生态方面,绿地和公园会更多,白洋淀的水质还得再提一提。

产业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是重点方向,估计能吸引更多公司和人才。

社会服务也会升级。学校数量得翻倍,医院得更专业,社区服务得更贴心。政府还说,要让雄安的房价别跟北京似的那么离谱,尽量让普通人住得起。未来要是真能接住200多万人口,还保持生态和科技领先,那雄安就算成功了。

中国投了6700多亿建雄安,面积顶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简单说,路通了,楼起了,湖清了,人多了,城活了。这6年,雄安从一张白纸变成了有模有样的新城,虽然离“千年大计”的终极目标还有距离,但起码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白洋淀   纽约   河北   天津   水质   北京   中国   新区   面积   生态   产业   政府   财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